抢劫罪犯罪构成要求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我国刑法对处罚如下,希望可以帮到你第二百六十七条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或者,并处或者单处;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并处罚金或者。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第二百六十九条犯盗窃、诈骗、,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第二百八十九条聚众“打砸抢”,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毁坏或者抢走公私财物的,除判令退赔外,对首要分子,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2、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具有将公私财物非法占有的目的,如果没有这样的故意内容就不构成本罪。 3、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 4、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对公私财物的所有者、保管者或者守护者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对人身实施强制的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抢劫罪具有以下构成要件: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 2、客观要件。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4、主观要件。
-
哪些犯罪构成抢劫罪
抢劫罪的犯罪构成要件: 1、主体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客体为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 3、主观上行为人具有行为的故意; 4、客观上行为人对公私财物的所有者、保管者或者守护者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对人身实施强制的方法
2020.12.17 137 -
抢劫犯罪构成要件有哪些
抢劫罪犯罪构成有: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对公私财物的占有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对人身实施强制的方法,抢走财物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
2020.02.02 114 -
抢劫罪犯罪的构成有哪些
抢劫罪犯罪的构成有: 1、抢劫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2、抢劫罪主观上表现为直接故意,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产的目的,没有这样的故意内容,就不构成抢劫罪; 3、抢劫罪侵犯的对象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 4、抢劫罪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当场
2022.04.14 360
-
抢劫犯罪构成要件有哪些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对财物所有人、持有人或者保管人等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财物,或者迫使其当场交出财物的行为。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4、本罪在主观
2021-03-11 15,340 -
抢劫罪犯罪构成是什么, 抢劫罪犯罪构成有哪些, 抢劫罪是怎么认定的
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或者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抢劫罪犯罪构成(一)抢劫罪客体要件抢劫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对于抢
2022-02-23 15,340 -
抢劫罪犯罪构成要件是哪些
从理论上分析,抢夺罪和抢劫罪在犯罪构成上有以下区别: 1,客观上,抢夺罪是公然夺取财物但并未实施侵犯人身的行为,抢劫罪是以暴力、暴力威胁或者其他侵犯人身的手段来强行夺取或者迫使他人交付财物的行为。 2
2022-08-04 15,340 -
抢劫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抢劫罪的构成要件
1、客体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对公私财物的所有者、保管者或者守护者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对人身实施强制的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
2022-05-20 15,340
-
01:03
抢夺罪构成要件有哪些
抢夺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分为主体要件、主观要件、客体要件、客观要件四个方面: 第一、主体要件,抢夺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意思就是只要是年满16周岁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能构成抢夺罪,成为抢夺罪的主体; 第二、主观要件,构成抢夺罪要求行
152 2022.06.22 -
01:08
抢劫犯罪要判多久
我国刑法对于抢劫罪规定两档法定刑期,第一是对犯罪分子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是具有法定情形下的,对犯罪分子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
546 2022.04.25 -
00:49
非法集资犯罪构成要件有哪些
按照四要件构成理论,非法集资的构成要件有: 1、主观上出于故意。过失不可能构成这类犯罪; 2、主体可以是单位也可以是个人; 3、客体上侵犯违反了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 4、客观上实施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司法解释,违反
2,027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