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制造和安装质量缺陷怎么判断责任划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23、当承发包双方都对工程的某一部分(非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认为有可能存在着质量缺陷,但暂时也不能修复或不影响使用,此时是否可将质量缺陷责任期延长并超过二十四个月建设部、财政部颁布的《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第2条第2款及第3款规定“缺陷是指建设工程质量不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设计文件,以及承包的约定。缺陷责任期一般为六个月、十二个月或二十四个月,具体可由发、承包双方在中约定”因此严格按照《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缺陷责任期不应超过二十四个月。但是应注意的是,缺陷责任期与质量保修期并不是同一个概念,颁布的《建设工程质量条例》对质量保修期作了明确的规定。《建设工程质量条例》第40条规定“在正常条件下,建设工程的最低保修期限为(一)基础设施工程、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为设计文件规定的该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二)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为5年;(三)供热与供冷系统,为2个采暖期、供冷期;(四)电气管线、给排水管道、设备安装和装修工程,为2年。其他项目的保修期限由发包方与承包方约定。建设工程的保修期自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因此,缺陷责任期与质量保修期的含义不同,缺陷责任期是从FIDIC条件引进的概念,主要是针对保修金的保留期,缺陷责任期满,保修金应返还,但是如果工程仍处于质量保修期内,虽然缺陷责任期满,施工单位仍应承担保修义务。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施工方案造成的质量缺陷由施工单位负责。如果建设单位参与了施工方案的制订,要与施工单位一同承担责任;但如果建设单位只是在施工方案上签字的,不需承担责任。
施工方案造成的质量缺陷由施工单位负责。如果建设单位参与了施工方案的制订,要与施工单位一同承担责任;但如果建设单位只是在施工方案上签字的,不需承担责任。
-
施工方案造成质量缺陷责任责任谁负
施工方案的制订是施工单位的的责任,因此由施工方案造成的质量缺陷应当由施工单位负责的。但是,如果建设单位参与了施工方案的制订,即与施工单位一起共同制订了施工方案,则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仅仅是同意并在施工方案上签字,则不应承担责任。
2021.01.18 130 -
因设计原因造成的质量缺陷谁负责
只要能够确认的由于设计原因造成了质量缺陷,应该有开发商负责;如果开发商不在了就应该由地产管理方负责。除此之外,根据相关规定,发包人和承包人有过错也许承担责任。
2020.11.28 984 -
-
缺陷责任和质量保修有什么区别?
缺陷责任期与保修期的区别:(一)缺陷责任期为6-24个月,保修期为2-5年;(二)缺陷责任期自工程实际竣工之日起计算,保修期自工程竣工验收之日起计算;(三)缺陷责任期由当事人自主约定,保修期由法律直接
2021-11-02 15,340 -
产品质量缺陷担保责任
瑕疵担保责任,是担保责任中的一种,是指依法律规定,在交易活动中当事人一方移转财产或权利给另一方时,应担保该财产或权利无瑕疵,若移转的财产或权利有瑕疵,则应向对方当事人承担相当的责任。。传统的瑕疵担保理
2022-06-28 15,340 -
楼房质量缺陷倒塌责任怎么算
楼房因质量缺陷倒塌,被害人可以请求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担责。 根据我国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倒塌、塌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但是建设单位与施工
2022-07-11 15,340 -
施工方案造成质量缺陷责任归谁承担
施工方案造成的质量缺陷由施工单位负责。如果建设单位参与了施工方案的制订,要与施工单位一同承担责任;但如果建设单位只是在施工方案上签字的,不需承担责任。
2021-08-10 15,340
-
01:02
缺陷责任期和质量保修期的区别缺陷责任期和质量保修期的区别如下: 1、概念不同:缺陷责任期是指,承包人按照合同约定承担缺陷修复义务,且发包人预留质量保证金的期限,自工程通过竣工验收之日起计算。建设工程保修期是指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建设工程的最低保修期限; 2、期限不同:缺
31,480 2022.04.17 -
00:53
产品质量缺陷诉讼时效产品质量缺陷问题,是消费者和产品使用者在购买或使用商品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产品质量纠纷属于普通的民事纠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有关规定,适用三年普通诉讼时效。如果消费者和产品使用者,在因为产品质量缺陷导致损害之后二十年内都没有提起诉
3,042 2022.04.15 -
01:51
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划分标准事故责任分析的依据是:根据事故调查所确认的事实,通过对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分析,确定事故中的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在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者中,根据其在事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确定主要责任者。事故划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
5,309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