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家庭暴力,如果我想离婚想要孩子。能给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夫妻俩时候,可以本着孩子最大利益出发,协议孩子的归属。原则上2岁以内属于哺乳期,归女方直接,孩子超过十岁需要征求孩子意见。如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可以上起诉解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规定:1、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随父方生活:(1)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2)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3)因其他原因,子女确无法随母方生活的。2、父母双方协议两周岁以下子女随父方生活,并对子女健康成长无不利影响的,可予准许。3、对两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优先考虑:(1)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能力的;(2)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3)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4)子女随其生活,对子女成长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的。4、父方与母方抚养子女的条件基本相同,双方均要求子女与其共同生活,但子女单独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且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要求并且有能力帮助子女照顾孙子女或外孙子女的,可作为子女随父或母生活的优先条件予以考虑。5、父母双方对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随父或随母生活发生争执的,应考虑该子女的意见。6、在有利于保护子女利益的前提下,父母双方协议轮流抚养子女的,可予准许。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老公家暴我想离婚孩子判给谁
因为一方家暴离婚的,则孩子的抚养权有很大的可能性会判给不存在家庭暴力的一方,但这也不是绝对的,还要考虑具体情况。 因为家庭暴力是影响子女抚养权归属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如果夫妻一方在离婚前已经对配偶或者孩子经常施暴,那么离婚后如果由该方继续直接
2021.01.09 140 -
家庭暴力想离婚怎么办?
家庭暴力想离婚应该采取下列办法: 1、只要夫妻自愿离婚,并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达成一致,就可以去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手续; 2、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的,人民法院判决准予离婚的,判决生效就解除了婚姻关系。
2021.01.21 122
-
男方有家庭暴力,想离婚,孩子判给谁?
在我国,根据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律规定及相关司法解释,对未成年子女直接抚养权的确立主要有以下原则: 1、以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为原则; 2、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 3
2022-04-21 15,340 -
男方有家庭暴力,我想离婚要能怎么收集家庭暴力证据
关于如何取证:当自己遭遇到家庭暴力时,首先要想到留下证据: (1)在24小时之内向当地警署报警并开验伤单; (2)到附近医院去验伤; (3)将被殴打致伤的部位拍摄成照片保留下来。其次如果伤势较重,费用
2022-09-17 15,340 -
男方有家庭暴力,我想离婚要如何收集家庭暴力证据
关于如何取证:当自己遭遇到家庭暴力时,首先要想到留下证据: (1)在24小时之内向当地警署报警并开验伤单; (2)到附近医院去验伤; (3)将被殴打致伤的部位拍摄成照片保留下来。其次如果伤势较重,费用
2022-09-08 15,340 -
家庭冷暴力我想要离婚
如何取证的问题,不同于传统的取证,施虐者主要以精神虐待为主,因此家庭冷暴力行为实施的隐蔽性就给受害者取证带来了很大程度上的困难。冷暴力的受害者不可能如传统暴力受害者一样在身体上留下伤痕。同时家庭冷暴力
2022-08-25 15,340
-
00:51
遭遇男人家庭暴力如如何离婚
离婚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协议离婚,一种是诉讼离婚。男方有家庭暴力行为,如果女方想要与男方离婚,但是男方不同意的,那么女方需要向人民法院起诉。不受离婚冷静期的限制,向法院起诉离婚需要准备双方的结婚证,身份证,还有相关的证据材料,主要是证明双方感
649 2022.04.15 -
01:16
想离婚双方都想要孩子怎么办
夫妻双方离婚,子女的抚养权可以由双方共同协商约定。若双方协商不成或发生矛盾,任一方可以依法起诉至人民法院。法院判决子女的抚养权的归属问题,应当根据父母双方的综合条件来考虑。 1、处于哺乳期或者两周岁以下的子女,法院应当依法判给母方抚养,这一
872 2023.01.04 -
01:08
离婚想要孩子怎么办
离婚时,一方想要孩子抚养权的,首先应当与另一方进行协商,争取另一方的同意。另一方同意的情况下,双方应在离婚协议中明确约定抚养权的归属。如果另一方不同意,则只能起诉至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判决。 就抚养权争议起诉至法院的,想要孩子的
2,600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