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可以不予行政许可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如果有以下情况的,不予行政许可:申请人依法不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申请事项不在行政机关的许可范围内的;或者当事人不符合许可条件的等。如果行政机关不予许可的,应当作出书面决定,并如实说明理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三十二条行政机关对申请人提出的行政许可申请,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即时告知申请人不受理; (二)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的,应当即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 (五)申请事项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本行政机关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受理行政许可申请。 第三十八条申请人的申请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行政机关依法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行政许可在下列情形下可撤销: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超越法定职权的;违反法定程序的;以及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的等。
行政机关作出不予行政许可决定,应当说明理由。说明理由的内容应包括事实方面的、法律方面的以及自由裁量是否符合法定目的,并告知申请人享有的权利。说明理由应当以明文方式作出,叙述时应当简洁、清楚。说明理由制度主要适用于对相对人合法权益产生不利影响的行政行为。
-
什么情况下不予行政许可,如何说明理由
下列情况下不予行政许可:申请人依法不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申请事项不在行政机关的许可范围内的;或者当事人不符合许可条件的等。如果行政机关不予许可的,应当作出书面决定,并如实说明理由。
2020.08.08 326 -
什么情况下不予行政处罚?
不予行政处罚的情形具体如下: (1)违法行为情节较轻,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 (2)违法行为人不满14周岁。 (3)精神病人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实施违法行为。 (4)违法行为超过法律规定的行政处罚时效未被发现。
2020.05.05 198 -
什么情况下可以不执行行政拘留
(一)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 (二)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 (三)70周岁以上的; (四)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的婴儿的; (五)患有精神病或者患有传染病需要隔离治疗的; (六)病情严重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的。
2020.11.24 221
-
什么情况下可不予行政许可?
行政机关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应当说明理由。说明理由的内容应包括事实、法律和自由裁量是否符合法定目的,并告知申请人享有的权利。说明理由要明确,叙述要简洁明了。说明理由制度主要适用于对相对人合法权益产
2021-11-03 15,340 -
什么情况下可以准予许可
行政许可是一种事前控制制度,是行政机关依法对个人和组织的具体活动提前进行限制。个人和组织从事法律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行为需要经主管部门批准。但行政机关的这种限制并不是绝对禁止社会上个人和组织从事相关活动
2021-10-29 15,340 -
什么情况下可以撤销行政许可
《行政许可法》 第六十九条对可以撤销行政许可的情形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或者其上级行政机关,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或者依据职权,可以撤销行政许可: (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
2022-07-03 15,340 -
在什么情况下不予行政许可,如何说明理由
在下列情况下予行政许可:申请人不需要依法取得行政许可的;申请不在行政机关许可范围内的;或者当事人不符合许可条件的。行政机关不予许可的,应当作出书面决定,并如实说明原因。
2021-12-30 15,340
-
01:05
什么情况下可以保释
在中国保释主要是指取保候审,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可知,符合下列条件的犯罪分子,可以保释: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犯罪分子。还有,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不会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犯罪分子。或
888 2022.04.25 -
00:55
行政机关可以撤销行政许可的情形
行政机关可以撤销行政许可的情形,一般有以下的五种,具体如下:1、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2、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3、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4、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
3,465 2022.05.11 -
00:59
醉驾什么情况下可以不起诉
醉酒驾驶的行为,如果犯罪情节显著轻微、而且危害不大的话,检察机关可以免于起诉。具体来说,分为以下情况: 1、挪入车位型,这主要是指醉酒的驾驶人只是将车辆驶入车位。换句话说,行为人并没有在公共道路上长时间行驶的主观故意,而且行驶的客观时间较短
5,896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