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欠条和借条哪些法律效力强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实践来说借条效力更大。借条、欠条,两者都是一种手续、凭证,都是证据,这点自然是相同之处,只不过一个是证明借款关系,另一个是证明欠款关系。从反映债权债务关系的角度讲,两者是共通的,可以把两者通俗的理解作种属关系,欠条是属概念、是大概念,借条是种概念、是小概念而已。也就是说借款肯定是欠款,而欠款则不一定是借款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六条 原告仅依据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提起民间借贷诉讼,被告抗辩已经偿还借款,被告应当对其主张提供证据证明。被告提供相应证据证明其主张后,原告仍应就借贷关系的成立承担举证证明责任。 被告抗辩借贷行为尚未实际发生并能作出合理说明,人民法院应当结合借贷金额、款项交付、当事人的经济能力、当地或者当事人之间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当事人财产变动情况以及证人证言等事实和因素,综合判断查证借贷事实是否发生。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借条和欠条都具有法律效力。借条对应的法律关系是借贷关系,就是一方借钱给另一方;欠条对应的法律关系比较多,可以是欠货款、分红、投资款等各种情况,总的来说是一方拖欠另一方债务。两者完全不同性质。
借条和欠条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只要签订借条或者欠条的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该行为是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且没有违反法律规定或者违背公序良俗等,就是合法有效的。
-
欠条和借条哪个法律效力强,借条和欠条的区别
借条和欠条法律效力相同。区别是:借条背后一般存在着资金或者实物的流动,但欠条则没有。欠条仅是当事人之间的一种结算,能表示出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并非一定是借贷关系;而借条实际上是一种借款合同的凭证。持有欠条方向法院起诉的话,举证
2021.01.27 265 -
欠条和借条什么法律效力强
借条和欠条都具有法律效力。借条对应的法律关系是借贷关系,就是一方借钱给另一方;欠条对应的法律关系比较多,可以是欠货款、分红、投资款等各种情况,总的来说是一方拖欠另一方债务。两者完全不同性质。
2020.01.21 149 -
借条和欠条哪个有法律效力
欠条和借条只要满足下列条件就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签订欠条和借条的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签订欠条和借条的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欠条或借条的内容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法定其他有效条件等。
2021.03.19 159
-
欠条和借条哪些法律效力强
实践来说借条效力更大。借条、欠条,两者都是一种手续、凭证,都是证据,这点自然是相同之处,只不过一个是证明借款关系,另一个是证明欠款关系。从反映债权债务关系的角度讲,两者是共通的,可以把两者通俗的理解作
2022-10-11 15,340 -
欠条和借条哪个法律效力强
一、欠条、借条的法律含义欠条、借条是生活工作中常见的条据,这两种条据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其法律含义却相差甚远。欠条,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出具的表示尚欠某物或者某款项的凭证,一般用来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借条是
2022-08-02 15,340 -
欠条和借条哪些法定效力强
实践来说借条效力更大。 借条、欠条,两者都是一种手续、凭证,都是证据,这点自然是相同之处,只不过一个是证明借款关系,另一个是证明欠款关系。从反映债权债务关系的角度讲,两者是共通的,可以把两者通俗的理解
2022-05-14 15,340 -
借条和欠条哪个法律效力更强
实践来说借条效力更大。借条、欠条,两者都是一种手续、凭证,都是证据,这点自然是相同之处,只不过一个是证明借款关系,另一个是证明欠款关系。从反映债权债务关系的角度讲,两者是共通的,可以把两者通俗的理解作
2022-11-28 15,340
-
01:26
借条和欠条效力的区别借条和欠条效力的区别主要在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两者产生的原因不一样。借条主要是因为借贷而产生的,欠条有可能是在买卖、租赁或者计算利息的过程中产生; 第二,借条和欠条的诉讼时效不一样。如果有约定还款期限,借条和欠条的诉讼时效都一样,是从还款
1,812 2022.04.17 -
01:02
借条和欠条哪个受法律保护借条和欠条都受法律保护。规范的借条和欠条法律效力是相同的,只是二者的用途、诉讼时效有一定的区别,大家在使用时一定要规范。只要符合要求,两者均受到法律保护。欠条、借条是生活工作中常见的条据,这两种条据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其法律含义却相差甚远。
17,046 2022.05.12 -
01:31
借条与欠条法律上有哪些不同欠条和借条的性质是不一样的,它们形成的原因不同,借条主要是因借贷而产生,欠款则可能是因为买卖、租赁、工程等原因产生。借款如果没有约定还款日期,那么债权人可以在任何时间索要,时效从债务人拒绝还款时起算,最长时效不得超过三年,如果约定了还款期限
1,403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