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家暴不出户口本能离婚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离婚的方式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是协议离婚,第二是诉讼离婚。协议离婚的话只要双方同意就可以,带上双方的结婚证、户口薄、身份证、离婚协议书、照片这些材料,去双方任意一方的户口所在地的民政局办理离婚登记。如果只是你想离婚,对方不同意离婚,你就只能诉讼离婚,而诉讼离婚耗时较长,程序复杂。实践中法院判断男女是否存在家暴还需要严格界定和判断,法律意义上的家暴是指一方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对另一方实施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家暴的认定在法律上比较严格,如果法院认定为构成家暴,那么法院有很大可能判决离婚。同时无过错方可以主张精神损失费以及物质损失费。 双方在日常生活中一方若有家暴情形存在,另一方或者家人可以向公安机关报警、申请庇护或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来保障受害方的健康。 人身安全保护令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1.禁止对方实施暴力; 2.禁止对方骚扰、跟踪、接触你及其相关近亲属; 3.责令对方迁出你的住所; 4.实施保护你人身安全的其他措施。 对于小孩的抚养权一般先由男女双方协商解决,双方协商解决不了起诉到法院,法院会根据双方的扶养条件、教育背景、小孩年龄以及男女双方是否存在不适合抚养小孩的特殊情形来判决。 因为你们有两个小孩,所以实践中法院为了公平,考虑孩子父母的情况,一般是平均分配,即尽量做到双方一人抚养照顾一个小孩,除非双方中有一方存在特殊情形。这里的特殊情形是指一方长期存在家暴、遗弃、虐待小孩的情形或者是自身存在吸毒、赌博的恶习且屡教不改。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家庭暴力不给户口本能起诉离婚,起诉离婚的应当要带齐当事人的身份证、结婚证;离婚起诉书及副本;请求人民法院判决准予离婚的证据向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起诉。
-
如果离婚了户口本上能不能显示出来
办理离异,是在民政局办理,或者法院判决,而办理户籍信息更改是在户籍管理派出所,离异后,只要自己不去转移户籍或者变更户籍信息,在户口本上不会注册离异两字。
2020.03.02 209 -
家庭暴力不给户口本是否能起诉离婚
家庭暴力不给户口本是能起诉离婚的。起诉时,不需要户口本,只需要起诉状,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结婚证,还有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离婚,通过司法手段解除双方婚姻关系。对于起诉到法院的离婚案件,根据法律规定,法院应当进行调解
2021.02.27 103
-
家暴,不出户口本能离婚吗?
离婚的方式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是协议离婚,第二是诉讼离婚。协议离婚的话只要双方同意就可以,带上双方的结婚证、户口薄、身份证、离婚协议书、照片这些材料,去双方任意一方的户口所在地的民政局办理离婚登记。如果
2022-04-02 15,340 -
如果有家暴. 不送户口本离婚可以吗
离婚的方式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是协议离婚,第二是诉讼离婚。协议离婚的话只要双方同意就可以,带上双方的结婚证、户口薄、身份证、离婚协议书、照片这些材料,去双方任意一方的户口所在地的民政局办理离婚登记。如果
2022-03-31 15,340 -
如果家暴,如果不给户口本可以离婚吗
离婚的方式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是协议离婚,第二是诉讼离婚。协议离婚的话只要双方同意就可以,带上双方的结婚证、户口薄、身份证、离婚协议书、照片这些材料,去双方任意一方的户口所在地的民政局办理离婚登记。如果
2022-04-06 15,340 -
出家暴了,不给户口本能够离婚吗?
离婚的方式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是协议离婚,第二是诉讼离婚。协议离婚的话只要双方同意就可以,带上双方的结婚证、户口薄、身份证、离婚协议书、照片这些材料,去双方任意一方的户口所在地的民政局办理离婚登记。如果
2022-03-31 15,340
-
01:17
家暴离婚能净身出户吗
家暴离婚不能直接净身出户,但是可以请求损害赔偿。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规定,家庭暴力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可以要求损害赔偿。这里的赔偿指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物质损害赔偿一般常见的有因家庭暴力导致家庭物品和个人物品的损毁,或者家
2,718 2022.04.15 -
01:04
不离婚户口能迁回娘家吗
不离婚户口能迁回娘家。迁户口与离婚并没有直接关系,女方即使没有和男方离婚,也是可以将户口迁回娘家的。女方迁出户口的流程如下: 1、女方先需要到迁入地派出所开具准迁证; 2、申请人还要到现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办理迁移证; 3、最后到迁入地派出所办
1,931 2022.04.17 -
01:51
如果家暴离婚怎么赔偿
目前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被认定为家庭暴力而离婚的情况下,无过错方可以请求损害赔偿。另外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无过错的一方还可以要求多分财产。在个案中,具体的分割和赔偿方法,要综合考虑无过错方受到的损害程度,以及过错
1,113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