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房票据丢失有哪些影响?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购房票据丢失会产生的影响: 1、丢失首付款证明 购房者可以在支付完全款之后拿到购房全款证明,因此办房产证或提取公积金受影响较小。 2、丢失全款证明 可向开具票据方申请提供书面证明,或要求开具票据方提供所丢失票据的存根联或记账联复印件,证明上需要标注清楚证明单位名称、购货或服务的单位数量、单价、大小写金额、规格、证明编码、证明字轨、证明号码等信息,但不得要求开票方重复开具票据。 3、丢失购房发票 带着购房合同、身份证明等到开发商复印一份(三联)证明,之后到当地税务部门申请补发(或委托开发商补办)。 4、丢失契税票据 在房屋再次交易时缴纳个税、判断房屋年限、证明办理过户时都需要用原房主契税证明核实房屋原值。因此购房者的契税税票也要注意保管。如果丢失不可以补开,但是可以到税务部门办理契税缴纳证明,效力是等同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购房发票丢失的后果如下: 1、无法提取公积金:住房公积金是专款专用的资金,只有在购买住宅性质的商品房或者租房时才可以提取使用,全额购房发票开出来后才可以证明该套房产已经全款到位,且房子是属于购房者本人所有的。所以没有全款发票,想提取公积金那是不可能的。 2、难办房产证:办理房产证也需要提供购房发票。 3、办理落户将受阻:很多购房者买房后想进行户口迁移,但是在办理落户的时候也需要购房者提供购房合同和购房发票。
-
购房发票丢失有哪些后果
购房发票丢失的后果如下: 1、无法提取公积金:住房公积金是专款专用的资金,只有在购买住宅性质的商品房或者租房时才可以提取使用; 全额购房发票开出来后才可以证明该套房产已经全款到位,且房子是属于购房者本人所有的。所以没有全款发票,想提取公积金
2020.05.12 138 -
购房发票丢了有什么影响吗
购房发票丢失会影响办理房产证、办理落户,无法提取公积金,房子无法正常解押。购房全款发票是证明房屋已经完成资金交割,房子产权可以登记到购房者名下的证据,发票丢失,意味着这套房子还没有交齐相关税费,则无法办理房产证。通常在办理落户时需提供购房合
2022.04.12 1,347 -
租房合同丢失会有哪些影响
租房合同丢失影响具体如下所示: 1、如果是中介租的房子:一般中介有合同备份,可以在中介复印。承租人绝,承租人对租赁合同的主要条款,即租金金额、租金支付时间和方式、租赁期限有所了解,租赁合同的损失影响不大。承租人可以依法继续履行,中介不能把承
2022.04.12 872
-
购房票据丢失会导致哪些不利影响?
购房票据丢失会产生的影响: 1、丢失首付款证明 购房者可以在支付完全款之后拿到购房全款证明,因此办房产证或提取公积金受影响较小。 2、丢失全款证明 可向开具票据方申请提供书面证明,或要求开具票据方提供
2022-04-22 15,340 -
购房发票丢失不及时补办有什么影响?
没有购房发票将导致办房产证受阻。购房发票也是开发商交纳增值税和土地增值税的一种证明。开发票的手续有两种,一种是由开发商自行到税务局开票后给购房者;另一种是开发商与购房者一起到税务局开具发票。办理房地产
2021-10-25 15,340 -
购房发票丢失,有哪些后果?
购房发票丢失的后果如下: 1、不能提取公积金:住房公积金是专项资金,只能在购买住宅商品房或租房时提取使用; 全额购房发票出具后,可以证明该房地产已全额到位,房屋属于购房者本人。因此,没有全额发票,不可
2021-11-22 15,340 -
购房合同丢失对购房者影响大不大
如果购房协议丢失,一般不会造成任何损失,但不方便。购房协议是购房合同的体现,是买卖双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协议。正式的购房协议模式将包括当事人的信息、房屋情况、房屋付款和支付
2022-01-04 15,340
-
01:07
父母有案底对孩子有哪些影响
根据我国刑事法律规定:谁实施犯罪行为由谁承担法律责任,不会涉及其他家庭成员。因此,从法律上说,父母犯罪,子女是不承担法律责任的。但是,父母有刑事犯罪记录,会对子女的政治前途有一定的影响。 根据我国《公务员法》和相关录取、政审的规定,父母有刑
6,615 2022.04.17 -
00:54
丢失发票存根联严重么
丢失发票存根联严重。遗失存根联属未按规定保管发票,税务机关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开具发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税务机关规定存放和保管发票,不得擅自损毁。已经开具的发票存根联和发票登记簿,应当保存五年。保存期间满,报经税
2,756 2022.04.17 -
00:56
领取失业金对公司有影响吗
领取失业金对公司没有影响。每月公司都需要按照每个员工本年度固定的社保基数进行缴纳,失业保险也包含在其中。失业保险金标准是根据失业人员的累计缴费年限和年龄确定,但是不可以高于本市当年最低工资标准,不可以低于本市当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
15,002 2022.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