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密人员的脱密期一般是多少年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一般涉密人员脱密期不少于多少年 一般情况下一般涉密人员脱密期不超过十年。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应当根据事项的性质和特点,按照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限定在必要的期限内。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不超过二十年,秘密级不超过十年。 二、关于脱密期的管理期限是多久? 脱密期是指用人单位可以约定掌握商业秘密的人员在离职之前必须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并为用人单位再工作一定期限,该期限期满,员工才可以正式离职。那么脱密期的管理期限是怎么样的? 脱密期管理制度 新《保密法》第三十八条规定:涉密人员离岗离职实行脱密期管理。 1.涉密人员在脱密期内,应当按照规定履行保密义务,不得违反规定就业,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国家秘密。 2、涉密人员的脱密期应根据其接触、知悉国家秘密的密级、数量、时间等情况确定。一般情况下,核心涉密人员为3年至5年,重要涉密人员为2年至3年,一般涉密人员为1年至2年。脱密期自机关、单位批准涉密人员离开涉密岗位之日起计算。对特殊的高知密度人员,可以依法设定超过上述期限的脱密期,甚至在就业、出境等方面予以终身限制。 3、涉密人员离岗的,脱密期管理由本机关、本单位负责。涉密人员离开原涉密单位,调入国家机关和涉密单位的,脱密期管理由调入单位负责;属于其他情况的,由原涉密单位、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公安机关负责。 脱密期管理期限 《关于企业职工流动若干问题的通知》第二条用人单位与掌握商业秘密的职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商业秘密有关事项时,可以约定在劳动合同终止前或该职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后的一定时间内(不超过六个月),调整其工作岗位,变更劳动合同中相关内容;用人单位也可规定掌握商业秘密的职工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的一定期限内(不超过三年),不得到生产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且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任职,也不得自己生产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但用人单位应当给予该职工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偿。 小编提醒您,在这段时期之内,用人单位可以把员工调至不需保密的部门工作,以确保员工不再接触新的商业秘密,因此,脱密期也可以称为提前通知期。一、一般涉密人员脱密期不少于多少年 涉密人员的脱密期应根据其接触、知悉国家秘密的密级、数量、时间等情况确定。一般情况下,核心涉密人员为3年至5年,重要涉密人员为2年至3年,一般涉密人员为1年至2年。脱密期自机关、单位批准涉密人员离开涉密岗位之日起计算。对特殊的高知密度人员,可以依法设定超过上述期限的脱密期,甚至在就业、出境等方面予以终身限制。 二、国家保密期限为多少年 国家保密期:除有特殊规定外,绝密级事项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事项不超过二十年,秘密级事项不超过十年。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自标明的制发日起算,不能标明制发日的国家秘密,自通知密级和保密期限之日起算。确定国家秘密事项的保密期限需要延长,应当上报有关中央国家机关批准;有关机关应当在接到报告的三十日内作出答复。
一、一般涉密人员脱密期多久 涉密人员的脱密期应根据其接触、知悉国家秘密的密级、数量、时间等情况确定。一般情况下,核心涉密人员为3年至5年,重要涉密人员为2年至3年,一般涉密人员为1年至2年。脱密期自机关、单位批准涉密人员离开涉密岗位之日起计算。对特殊的高知密度人员,可以依法设定超过上述期限的脱密期,甚至在就业、出境等方面予以终身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三十八条涉密人员离岗离职实行脱密期管理。涉密人员在脱密期内,应当按照规定履行保密义务,不得违反规定就业,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国家秘密。 二、保密条款的脱密期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如果你公司的规章制度中或与你的劳动合同中约定有这种情况属于你应当保密的情形,那么是可以的。 三、脱密措施(脱密期)是怎么样的? 脱密措施具体指承担保密任务的员工在离职前(无论是劳动合同自然终止还是一方明确要解除劳动合同)调离原先岗位,在接触不到商业秘密的新岗位例如行政等内勤部门工作一定时间才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特殊措施。脱密措施在员工从原企业原工作转换到新企业新工作的敏感期间设定缓冲区,可以对劳资双方利益影响最小的情况下有效保护企业对商业秘密享有的合法利益。 我国《劳动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第二十二条则规定:“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 处于脱密期间的员工在新岗位的工作一切正常进行,但是不得接触与原岗位有关的资料。需要注意的是,脱密措施只能针对掌握商业秘密的员工而并非对所有员工都适用。同时脱密期间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超过部分无效。在正常情况下,脱密期间员工的各项待遇与原岗位也不应有明显差距。并且在脱密期间员工各项合法权益不容被歧视与侵害,这是企业对员工采取脱密措施的前提。 在条款制定时,要注意注明,一旦员工违反竞业禁止条款合同后该如何处理。一般企业都没有将违反后的相应处理方法注明在条约中,而是与员工有过口头协议,这在法律上是站不住脚的。
-
一般情况下一般涉密人员脱密期为多少年
一般情况下一般涉密人员脱密期不超过十年。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应当根据事项的性质和特点,按照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限定在必要的期限内。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不超过二十年,秘密级不超过十年。
2020.12.13 3,276
-
涉密人员脱密期一般为多少年
一般情况下一般涉密人员脱密期不超过十年。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应当根据事项的性质和特点,按照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限定在必要的期限内。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不超
2022-11-28 15,340 -
一般情况下一般涉密人员脱密期是多少年
一般情况下一般涉密人员脱密期不超过十年。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应当根据事项的性质和特点,按照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限定在必要的期限内。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不超
2022-05-17 15,340 -
一般情况下一般涉密人员脱密期为多少年
一般情况下一般涉密人员脱密期不超过十年。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应当根据事项的性质和特点,按照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限定在必要的期限内。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不超
2022-05-16 15,340 -
一般情况下一般涉密人员脱密期为多少年?
一般情况下一般涉密人员脱密期不超过十年。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应当根据事项的性质和特点,按照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限定在必要的期限内。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不超
2022-11-23 15,340
-
01:03
保密期限一般是几年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终止和解除劳动合同后,竞业限制的期限不得超过两年。也就是说,保密协议签订双方可以自行约定保密期限,但是此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两年。在约定的期限内,双方当事人都受此合同制约,如若一方违约,则应当按照合同中
1,372 2022.06.01 -
00:57
涉恶一般判多少年
根据我国目前刑法的相关规定,并没有涉恶罪这一罪名,但与涉恶相关的罪名却有很多。涉恶可能触犯的罪名有刑法中的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等。这些罪名主要是针对恶霸势力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不
2,378 2022.04.17 -
01:00
涉恶主犯一般判多少年
主犯指的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就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的组织而言,对组织、领导者应当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黑社会组织指的是形成较稳定的犯罪组织,人数较多,有明确的组织者、领导者,骨干成员
1,42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