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试用期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法律关于试用期有以下规定: 1、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2、在试用期内,劳动合同解除,不管是用人单位解除还是劳动者解除,用人单位再次招用该劳动者时,不得约定试用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法律关于试用期的规定如下: 1、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2、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3、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法律对试用期期限有下列规定:若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和无固定期限的,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
关于试用期法律规定有哪些?
关于试用期的具体法律规定为: 1、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2、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不得约定试用期; 3、对于试用期的期限,应根据劳动合同的期限进行确定。
2020.03.12 171 -
关于试用期的规定有哪些
关于试用期的规定: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其他。
2020.12.30 110 -
关于试用期的法律规定
法律关于试用期的规定: 1、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2、在试用期内,劳动合同解除,不管是用人单位解除还是劳动者解除,用人单位再次招用该劳动者时,不得约定试用期。 3、已经过试用期:在劳动合同期内,劳动者岗位发生变化;劳
2020.06.17 194
-
关于试用期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相关试用期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
2022-04-23 15,340 -
关于试用期请假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关于试用期请假的规定:劳动者请假时需要有正当理由,且需要按单位规定的程序来请假;至于请假的期限,主要看单位的规章制度中有无限制。一般试用期最长不超过六个月,劳动者请假的期限也要合理,不能严重影响其完成
2023-06-14 15,340 -
劳动法关于试用期的规定有哪些
1、劳动法对试用期的规定: (1)、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 (2)、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 (3)、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
2023-02-08 15,340 -
法律关于试用期的规定
法律关于试用期的规定: 1、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2、在试用期内,劳动合同解除,不管是用人单位解除还是劳动者解除,用人单位再次招用该劳动者时,不得约定试用期。 3、已经过试用期
2023-03-06 15,340
-
01:20
民法典关于房产继承的规定有哪些
民法典并未直接指出房产继承这一种继承方式。民法典主要规定了法定继承以及遗嘱继承这两种继承方式。但是关于房产继承,当事人当事人可以依据以下主要的法律条文来作出判断:首先,根据我国民法典第1122条的规定,遗产是自然人死亡的时候,遗留下来的个人
3,279 2022.04.15 -
01:18
刑事诉讼法关于立案有哪些相关规定
刑事诉讼法关于立案的规定如下: 1、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 2、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被害人对侵犯
2,339 2022.12.11 -
01:20
合同法关于合同无效有哪些规定
我国合同法关于合同无效的规定,主要是合同法第52条到第59条。其中,合同法第52条以及第53条主要规定了合同无效的情形。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包括了以下情形:1、一方实施欺诈、胁迫的行为,从而订立合同,同时损害了国家利
6,848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