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涉嫌了遗弃婴儿了,还被抓到了,可能要判刑领导,对于70岁以上是否可以判缓刑呢?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70岁以上的老人犯罪的,仍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该判刑坐牢的依然要坐牢,但是对于已年满75周岁的老人来说,符合条件的,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当然了,要是老人犯了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严重罪行的,法院就不一定判处老人缓刑了。法院是否判处缓刑,完全是根据案件情况和犯罪分子的情况来定的。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我国刑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我国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1、犯罪情节较轻; 2、有悔罪表现; 3、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4、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被判缓刑可以上班。被判缓刑的员工在缓刑期间,如果没有被原公司因此解除劳动关系的,仍然可以到公司上班。被判处缓刑的罪犯,没有被剥夺劳动的权利,可以正常参加工作。如果职工没有被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可以到原公司上班如果被解除劳动关系的,也可以到其他单位去上班。
判了缓刑还可以到个人企业上班。缓刑期间犯罪分子工作的社会权利不被剥夺。若是是在外地工作的,必须要得到负责社区矫正的司法所的批准,而且要定期向考核机关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
判了缓刑还可以上班吗?
被判处缓刑后可以参加工作。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对工作的限制并无规定。
2020.05.21 166 -
判了缓刑还可以上班吗
判了缓刑依然是可以上班的。如果员工被判缓刑,在缓刑执行期间,原公司若没有因此解除劳动关系的,仍可以到公司上班。被判处缓刑的罪犯,没有被剥夺劳动的权利,可以正常参加工作。
2020.07.25 301 -
判了缓刑还可以上班吗
被缓刑的犯罪分子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的,应当报侦查机关批准。缓刑期间,严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关于缓刑监督管理的规定的,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可以去本人住的警察局向警察局报告情况。如果到本人居住的市县以外的地方工作,应该
2022.04.13 683
-
70岁以上是否可以判缓刑
70岁以上的老人犯罪的,仍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该判刑坐牢的依然要坐牢,但是对于已年满75周岁的老人来说,符合条件的,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当然了,要是老人犯了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严重罪行的,法院就
2022-07-18 15,340 -
涉嫌了抢夺被判刑要保释了,判刑后还可以保释吗?
我国没有保释制度,只有取保候审。在我国,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责令某些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随传随到的强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
2022-07-17 15,340 -
70岁以上能否判缓刑
75周岁以上,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2022-07-22 15,340 -
判了缓刑还可以上班吗
判了缓刑可以上班。 根据第一条"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被人民法院判处刑罚宣告缓刑的,其工作安排和工资待遇如何处理的问题。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包括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被人民法院判处刑罚宣
2022-05-28 15,340
-
00:58
漏罪还可以判缓刑吗漏罪是否可以判缓刑,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判断。首先,如果发现漏罪之后重新作出的判决,不是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则不能适用缓刑。而且如果犯罪分子属于累犯或犯罪集团首要分子,也不能适用缓刑。其次,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应当较轻,并且对自己所犯罪行有悔
2,302 2022.04.17 -
01:14
判了死刑还能减刑吗判了死刑还能不能减刑,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1、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不能再减刑,死刑复核之后就会执行死刑; 2、被判死缓的能减刑,在死缓执行期间,行为人有机会得到减刑。 经过死刑缓期执行期间,行为人的有关处理如下: 1、行为人没有故意犯罪
7,936 2022.07.08 -
01:02
判刑了可以保释吗判刑了不可以保释。保释即取保候审,根据法律规定,取保候审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未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
1,187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