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迁出户口能否获得征地补偿呀,法律有哪些规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能不能获得补要看户口迁出的时间,如果是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之前户口就已经迁出的,那么就不能获得征地补偿,如果是在补偿方案确定之后迁出的,那么可以主张征地补偿。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的民主议定程序,决定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分配已经收到的土地补偿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四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的民主议定程序,决定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分配已经收到的土地补偿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时已经具有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人,请求支付相应份额的,应予支持。但已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备案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地方政府规章对土地补偿费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分配办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已迁出户口不能获得征地补偿。征地补偿收入属于集体经济组织,应在所有具有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内部平均分配此款,户口迁出后丧失该村享受补偿待遇的村民资格。
已迁出户口不能获得征地补偿。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时已经具有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人可以获得征地补偿款,如果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时已经将户口迁出的,不能主张征地补偿款。土地补偿费用是因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而给予的经济补偿,只有具有成员资格的人,才享有该收益的分配权。
-
已迁出户口能否获得征地补偿
已迁出户口不能获得征地补偿。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时已经具有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人可以获得征地补偿款,如果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时已经将户口迁出的,不能主张征地补偿款。土地补偿费用是因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而给予的经济补偿,只有具有成员资格的
2022.11.07 113 -
已迁出户口能否获得征地补偿呢
已迁出户口不能获得征地补偿。土地补偿款属于集体经济组织的收入,按照规定应当分配给集体的所有成员,户口已迁出集体的不具备该村的村民资格,不能享受该村村民的补偿待遇。
2020.11.14 114 -
已迁出户口能获得征地补偿吗
已迁出户口不能获得征地补偿。 户口,是指国家主管户政的行政机关所制作的,用以记载和留存住户人口的基本信息的法律文书。也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身份证明。 户籍是对自然人按户进行登记并予以出证的公共证明簿,记载的事项有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亲属、婚
2022.07.02 218
-
已迁出户口能否获得征地补偿?
不能。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时已经具有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人可以获得征地补偿款,如果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时已经将户口迁出的,不能主张征地补偿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
2023-06-10 15,340 -
已迁出户口能否获得征地补偿
1、已迁出户口不能获得征地补偿。 2、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的民主议定程序,决定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分配已经收到的土地补偿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时已经具有本集体经
2022-06-23 15,340 -
已迁出户口能否获得征地补偿呢
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时已经具有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人可以获得征地补偿款,如果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时已经将户口迁出的,不能主张征地补偿款。征收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应当依法给予拆迁补偿,维
2022-11-12 15,340 -
已迁出户口可否获得征地补偿
能不能获得补要看户口迁出的时间,如果是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之前户口就已经迁出的,那么就不能获得征地补偿,如果是在补偿方案确定之后迁出的,那么可以主张征地补偿。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村民小
2023-08-10 15,340
-
01:19
耕地被征收能获得哪些补偿
耕地被征收的补偿具体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偿和地上附着物补偿等,具体补偿标准如下: 1、土地补偿费是对土地所有权进行的补偿,其补偿标准因土地原用途不同而不一致,一般情况下耕地的补偿标准为前三年平均产值的六到十倍; 2、征用耕地的
95 2023.01.04 -
00:59
没有房产证的拆迁户能否获得拆迁补偿
没有房产证的拆迁户能否获得拆迁补偿,需要具体分析: 1、房屋买卖尚未过户的有补偿款,补偿款是支付给原房主的,可以向原房主要求赔偿; 2、房屋没有取得相应的建房审批手续、无法办理房产证的,要区分房屋是否属于违章建筑,属于违章建筑的不能得到补偿
931 2022.06.22 -
01:15
外嫁女能获得征地补偿吗
外嫁女不一定能够获得征地补偿。如果外嫁女的户籍仍在本村,同时本人依然在本村进行生产、生活活动的话,就能够享受征地拆迁的补偿。具体来说,外嫁女要参与分配娘家村集体所取得的征地补偿,需要结合自身的户籍信息、日常生活和生产状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3,437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