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双方都上诉了怎么定原告被告,法律上该如何规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上诉就不存在原告和被告了,双方法律地位都是上诉人,互为被上诉人。原告、被告属于一审中诉讼主体的称谓。《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四条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第一百六十五条上诉应当递交上诉状。上诉状的内容,应当包括当事人的姓名,法人的名称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姓名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及其主要负责人的姓名;原审人民法院名称、案件的编号和案由;上诉的请求和理由。第一百六十六条上诉状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并按照对方当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数提出副本。当事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移交原审人民法院。第一百六十七条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副本送达上诉人。对方当事人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答辩状,应当在五日内连同全部案卷和证据,报送第二审人民法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四条、第一百六十五条、第一百六十六条、第一百六十七条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上诉就不存在原告和被告了,双方法律地位都是上诉人,互为被上诉人。原告、被告属于一审中诉讼主体的称谓。双方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原被告双方都上诉的处理方式如下:原判决、裁定认搜索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法院重审,或查清事实后改判;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法院重审。
-
民事诉讼中被告拒不赔偿怎么办,法律上该如何规定?
责任人若对受害人拒绝赔偿的,当事人可以与其协商要求其履行还款义务,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人民法院对其财产进行强制履行。《民事诉讼法》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2020.12.05 60
-
民事双方都上诉了怎么定原告被告
上诉就不存在原告和被告了,双方法律地位都是上诉人,互为被上诉人。原告、被告属于一审中诉讼主体的称谓。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四条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
2022-11-21 15,340 -
被告监禁原告如何起诉离婚,法律上该如何规定
如果夫妻双方都处于监禁状态时间中,有一方想要解除婚姻关系的话,会根据被告监禁的时间长短作出不同的规定,如果被告监禁的时间超过一年的话,离婚案件就由由被告服刑地的人民法院来判决。如果被告监禁的时间没有超
2023-09-16 15,340 -
民事原告死亡怎么办,法律上该如何规定
如果是确权案件,原告死亡,法院应当中止诉讼,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如果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放弃诉讼权利的,终结诉讼。《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诉讼:(一)一
2023-06-17 15,340 -
民事起诉状多个原告怎么写,法律上该如何规定
多个原告民事起诉状范本原告1:名称: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电话:___法定代表人:姓名:________________职务:___委托代理人:姓名:________性别:___
2023-09-14 15,340
-
01:07
怎么告人上法庭
告人上法庭的流程如下:原告写好起诉状后向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即可,注意起诉书正文应写明请求事项和起诉事实、理由,尾部须署名或盖公章。起诉后符合立案条件的,法院会立案审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
4,183 2022.04.17 -
01:04
怎样查原告起诉被告欠款金额
要查询原告起诉被告的欠款金额的,如果是被告本人想要查询的,因原告起诉时会向法院提交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材料,法院在收到材料后会将起诉状副本交给被告。被告就可以在起诉状上,看到原告起诉自己的欠款金额。原告起诉被告的欠款金额,直接关系到诉讼费用数额
1,773 2022.04.17 -
01:35
一般民间借贷被告如何应诉
债务人因借贷被债权人起诉的,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准备应诉。第一,查看债务是否已过诉讼时效,若债务已过诉讼时效,在庭审中债务人可以此为由进行抗辩而不用清偿该债务。若债务是真实合法,且未过诉讼时效的,债务人应当偿还。第二,查看借款是否出于自己的真
1,880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