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诉讼时效两种类型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据分析超过法律申诉时效大致有这样几种类型:一是由于劳动者不知道发生劳动争议申请仲裁应在60天内提起,当被告知劳动法规定的申诉时效为60天时,才恍然大悟;二是离开原单位到新单位工作后在计算缴费金额时发现原单位未为自己足额缴纳或未按时缴纳社保费,再来提起仲裁已为时已晚。因此要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切勿忽视一个基本的法律规定—申诉的有效期。劳动法第八十二条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这里的“应当”是指劳动者知道或应当知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算。例如:单位未支付劳动者工资(包括加班工资)、未缴纳工作期间的社会保险费等,当劳动者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日起就应在法定期限内提起仲裁,由于种种原因员工只能在离开单位后想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那也必须在离开单位之日起的60天内提起申请,否则将丧失一次维权的机会。因为时效是进入劳动仲裁审理的前提条件。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超过劳动诉讼时效的两种类型如下:劳动争议仲裁申请应在60日内提出,规定的申诉时效为60日;到新单位工作后,发现原单位未足额缴纳或按时缴纳社保费,再提起仲裁已经太晚了。
借条的诉讼时效主要有两种种类型: 1、借条注明了还款日期的,诉讼时效就从还款日期的次日起计算3年; 2、借条没有注明还款日期的,诉讼时效就从出借人要求还款的次日起计算3年,如果有准备期的,从准备期满的次日起计算3年,当事人一直未主张还款的,诉讼时效最长期限为20年
-
犯罪过失的两种类型
犯罪过失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与过于自信的过失。 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
2020.07.04 147 -
犯罪的过失有两种类型
犯罪过失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与过于自信的过失。 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
2022.09.29 194 -
刑事诉讼证据类型和种类
刑事诉讼的证据类型有: (一)物证; (二)书证; (三)证人证言; (四)被害人陈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六)鉴定意见; (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2020.08.23 264
-
欠条超过两年是否过诉讼时效
1、要看欠条写没写还款日期。如果没有写还款日期,就没有超过诉讼时效。法律有规定:当事人没有约定还款日期的,债权人随时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还款义务。2、如果有还款日期,期限是两年。在两年以后,如果有证据证
2022-03-09 15,340 -
诉讼时效的类型有哪些,诉讼时效有哪些
1、一般诉讼时效。《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百八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2、特殊诉讼时效。《民法典》第五百九十
2021-09-29 15,340 -
运输合同超过两年诉讼时效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超出追诉时效仍可起诉,法院仍予以受理,但丧失了胜诉权,即不能胜诉,所以,超过追诉时效起诉毫无意义。 两种情形下例外:一、对方对于超出诉讼时效予以承认。二、你找出证据证明诉讼时
2022-08-18 15,340 -
纠纷超过两年是否诉讼时效
尽快向法院提起诉讼,普通诉讼时效是两年、特殊诉讼时效是一年,过了诉讼时效的,在法院就没了胜诉权了。
2022-10-05 15,340
-
01:01
债务人超过诉讼时效怎么办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诉讼时效届满之后,债权债务关系并不是归于消灭。而是变为了自然之债,也就是债权人散失了胜诉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债权人无权向法院提起诉讼,债权人仍可以提起诉讼,只是债务人享有诉讼时效抗辩权。若其主张诉讼
1,053 2022.04.17 -
01:03
债务超过诉讼时效了怎么办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普通债权的诉讼时效为三年,三年届满之后,债权人将丧失胜诉权,但是发生诉讼时效中止或者中断的除外。需要注意的是,诉讼时效届满并不意味着债权人将丧失债权,而是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债权人仍然有权就该债
1,787 2022.04.17 -
00:53
超过诉讼时效后对方承诺还款
超过诉讼时效后对方承诺还款,可以实现债权。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1、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2、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3、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4、与提起诉
1,352 2022.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