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伤害罪能转化为过失伤人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人罪的主要区别在于行为人是否以非法剥夺他人生命为故意内容。如果行为人无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而只有伤害他人健康的故意,即使客观上行为导致了他人的死亡,也只能以故意伤害罪致死认定;如果行为人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即使其行为没有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也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司法实践中,要认定行为人的故意内容是伤害还是杀人,应遵循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查明案件的全部事实,从行为人与被害人的关系,案件的起因、过程、结果、作案的手段、使用的工具、打击的部位、强度、作案的时间、地点、环境条件、行为人作案前后的表现等方面入手,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故意伤害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界限在故意伤害致死的情况下,二者相近之处是:在客观上都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在主观上行为人对死亡结果的发生往往都表现为过失的心理态度。二罪根本区别在于,前罪具有伤害他人朝故意,其死亡结果是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造成的;而后罪没有犯罪的故意,是由于过失致人死亡。司法实践中,依据案情查明行为人有无犯罪故意,对划清二罪的界限,至关重要。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故意伤害防卫过当不可以转化,故意伤害是行为人主观上存在的一种故意心态,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情形。
刑法中故意伤害和防卫过当不可以转化,故意伤害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防卫过当在法律上是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情形。二者在主观目的上有着本质的不同,防卫过当的行为人本质上不是为了伤害他人,而故意伤害罪要求行为人必须存在故意伤害他人的主观意图。
-
防卫过当可以转化为故意伤害么
故意伤害防卫过当不可以转化,故意伤害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防卫过当在法律上是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情形。
2020.04.24 143 -
故意伤害防卫过当是否能转化
故意伤害防卫过当不可以转化,故意伤害是行为人主观上存在的一种故意心态,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情形。
2020.07.21 86 -
过失致人死亡能转化为故意杀人吗
过失致人死亡一般不会转化为故意杀人。因为过失致人死亡的主观方面为过失,即行为人对被害人死亡的结果持否定态度,是不希望被害人死亡的。故意杀人的主观方面为故意,行为人在心理上是追求被害人死亡的。
2020.09.05 161
-
故意犯罪转化为过失犯罪吗
构成过失犯罪向故意犯罪的转化,一般来说需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1、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具有过失、故意两种罪过。这里的过失既可以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也可以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这里的故意既可以是直接故意,也可以是间
2022-07-11 15,340 -
什么罪转化为故意伤害呢?
证明对象 (一)故意伤害的案件确已发生; (二)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的身份; (三)故意伤害行为系犯罪嫌疑人实施; (四)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动机和目的; (五)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时间、地点、手段、后
2022-08-01 15,340 -
哪些罪转化为故意伤害呢?
证明对象 (一)故意伤害的案件确已发生; (二)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的身份; (三)故意伤害行为系犯罪嫌疑人实施; (四)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动机和目的; (五)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时间、地点、手段、后
2022-08-11 15,340 -
故意伤害罪具有过失行为吗?
不存在。故意和过失不会同时存在。如果是故意伤害,处罚力度会比较大,能认定为故意伤害的不能称为过失犯罪。过失犯罪的认定要注意两点:一是过失犯的客观要素。过失犯有实施行为,但其定型比故意犯缓和。比如村长A
2021-12-22 15,340
-
01:13
故意伤害罪能缓刑吗
故意伤害罪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有适用缓刑的可能。 缓刑全称是刑罚的暂缓执行,是指对触犯法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要适用缓刑必
946 2022.04.17 -
01:33
故意伤害罪能取保吗
触犯故意伤害罪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可以取保候审,具体要看是否满足取保候审的条件。符合以下四个条件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1、行为人可能会被判处管制、拘役又或者是独立适用附加刑;2、行为人的社会危险性和人身危险性小,虽然可
1,322 2022.04.17 -
01:06
故意伤害罪能保释吗
故意伤害罪能否取保候审,主要是根据犯罪人的犯罪情节来判断。能否取保候审,需要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做专业评判,取保流程比较复杂,比如,取保候审能否得到批准,得由公安、检察院、法院的负责人决定。此外,司法实践中,办案单位对可能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
84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