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怎么提起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了解受案范围: 1、行政诉讼是有受案范围的,不是所有的行政争议都可以通过诉讼来解决; 2、人民法院以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为原则,以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理性为例外。 3、行政诉讼的提起是有法定期限的。 二、起诉阶段。在该阶段,原告要写起诉状,向有管辖权的法院递交。要注意以下几点: 1、原告必须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2、要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明确的事实根据; 4、属于受诉法院的管辖。 三、受理阶段。在该阶段,法院要对起诉进行审查,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的案件决定受理,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定。 四、审理前的准备阶段。在该阶段,主要是各种诉讼文书的提交和发送,有以下几个 1、法院要组成合议庭,要向被告发送起诉状副本; 2、被告向法院提交答辩状和有关材料,法院再向原告发送答辩状副本; 3、法院为诉讼进行其他准备工作。 五、开庭审理阶段。在这个阶段,重点是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法庭的审理形式有开庭审理和书面审理(不需要当事人到场)。 六、判决阶段。经过审理,法庭查明了事实,依法作出判决。注意,行政诉讼一般不以调解结案,但行政赔偿诉讼和附带民事诉讼可以调解。判决有以下形式:维持判决、撤销判决、履行判决、变更判决。判决后当事人不服的,可以在法定的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从而引起二审。 七、执行阶段。判决后,当事人在法定的期限内不上诉的,判决生效,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行政诉讼法》第二条 《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四条 《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 《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九条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行政诉讼怎么提起
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020.06.15 114 -
怎么提起行政诉讼?
当事人如果要提起行政诉讼的,需要依法收集能证明自己主张的证据,然后连同起诉状、起诉状副本一并递交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并且当事人一般需在六个月内依法提起行政诉讼,否则会超过时效期限。
2020.12.04 115 -
行政诉讼怎么提起上诉
1、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2、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3、逾期不提起上诉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或者裁定发生
2020.07.04 143
-
行政诉讼怎么提起?
提前准备材料,提起行政诉讼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一、行政起诉状复印件(法院附卷一份.根据对方当事人人数提出起诉状复印件); 二、证据材料(法院附卷一份.根据对方当事人人数提出诉状复印件); 3、原告是自
2021-10-29 15,340 -
怎么提起行政诉讼
要提起行政诉讼,一般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一、认为自已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侵犯,才能提起行政起诉。 不能对抽象的行政为提出起诉。 注: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针对具体个人(或单位等)作出
2022-07-12 15,340 -
提起行政诉讼后怎么提起行政复议呢?
就提起行政诉讼后提起行政复议来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4条的规定,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的行政案件,在法律、法规未规定行政复议为提起行政诉讼的必
2022-06-18 15,340 -
行政诉讼可否提起行政诉讼
被征收人可以依照行政诉讼法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行政案件受理。 《行政诉讼法》第11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财产权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第19条规定:因不动产提起的行
2021-04-15 15,340
-
01:04
行政诉讼起诉期限规定
行政诉讼起诉期限规定如下: 1、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复议机关收到申请书,超过两个月不
3,479 2022.05.11 -
00:56
单方面起诉离婚怎么提起诉讼
单方面起诉离婚,提起诉讼的流程如下: 1、提起诉讼的一方应当向法院提交起诉状和副本。诉状中要有明确的诉讼请求,事实理由,应该提交证明合法夫妻关系的证据,以及子女抚养,夫妻共同财产等相关情况以及相应的证据; 2、法院受理。法院收到立案申请后进
634 2022.06.15 -
01:23
怎么提起公司解散诉讼
提起公司解散诉讼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原告应当持有股东10%以上表决权,通常持有公司10%以上股权就代表拥有公司10%以上表决权。 2、公司经营管理已经发生严重困难,例如连年亏损,继续经营将导致股东利益损失不断扩大。 3、原告已经穷尽其他
2,639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