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招聘企业写的是什么意思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注意招聘启事的撰写,杜绝在招聘启事中出现歧视性内容,不要对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残疾人、户籍、地域等进行限制; 2、不是特定岗位,不应对应聘人的身高、性别、年龄等自然属性进行限制; 3、特别注意: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以是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为由拒绝录用,否则可能会被判令支付精神抚慰金; 4、要对应聘者的身份进行审查,确保身份等资料的真实性。用人单位要凭身份证购买社保,如果审查不严,求职者用假身份证入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用人单位也是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的; 5、在招聘环节,企业应当审查应聘者是否与前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并要求其提供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离职证明)存档。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与其他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给其他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6、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应将企业所执行的薪资制度、应聘职位、薪资结构、劳动条件、工作内容、岗位职责等关键信息告知应聘者。在录用员工时,企业应将管理制度明确告知员工; 7、企业要注意保留证据。为减少企业与员工间因知情权所产生的争议,防范相应的法律风险,企业在招聘、录用员工的过程中,应积极采取书面方式保存告知行为的证据。例如,以书面方式告知应聘者信息,并要求对方签字确认;在审核应聘员工所提交的信息后,在录用环节,设计相应的承诺书,要求被录用者签署等等。
1、注意招聘启事的撰写,杜绝在招聘启事中出现歧视性内容,不要对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残疾人、户籍、地域等进行限制。 2、不是特定岗位,不应对应聘人的身高、性别、年龄等自然属性进行限制。 3、特别注意: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以是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为由拒绝录用,否则可能会被判令支付精神抚慰金。 4、要对应聘者的身份进行审查,确保身份等资料的真实性。 6、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应将企业所执行的薪资制度、应聘职位、薪资结构、劳动条件、工作内容、岗位职责等关键信息告知应聘者。 7、企业要注意保留证据。
-
企业招聘员工应注意什么
审查其身份、学历、工作经历等信息是否真实;是否有潜在疾病身体缺陷;是否达到法定就业年龄;是否与其他企业签订未到期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
2020.08.16 367 -
教师招聘核减是什么意思?
教师招聘考试中,有的岗位,因为报考的人数太少,没有达到1:3的报考比例,那么就会进行取消,也就是所谓的教师招聘核减。这个岗位报的人数太少,今年会取消招聘,或者原本招聘两人,减为一人。具体的要看取消核减公告一般每个岗位都有开考比例,1:2或者
2020.08.17 1,009
-
企业招聘员工应注意什么
这个问题太过宽泛,仅就试用期解除做个提醒。解除的条件比较常用的是,员工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因此,企业要想利用这一法律规定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就必须在招聘时对录用条件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对录用
2022-08-26 15,340 -
企业在业是什么意思?
各个省的登记系统有些细微的差别。 营业执照登记状态如果是:在营、在业、正常、经营、在营在册、有效、在业在册等,都是一个意思,没有差别。 其他状态还有:吊销、注销等。
2022-08-18 15,340 -
现在上海外资企业招聘信息是如何的呢?
集中实现线上线下招聘渠道整合、人才资源充分利用共享、流程管理规范化、招聘团队协作、实时深入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从而帮助企业提高招聘效率、缩短招聘周期、降低招聘成本。
2022-08-01 15,340 -
劳务公司招聘是什么意思?
劳务派遣的运作模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用人单位决定使用派遣人员的岗位、人员数量和相关条件,决定派遣人员的工资福利指标,派遣机构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进行派遣,用人单位按月捆绑支付包括派遣人员工资、社会保险费
2021-11-27 15,340
-
02:23
三资企业是什么意思
三资企业是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的合称,泛指具有外商投资成分的企业。其中,中外合资企业,即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其主要特点在于合资,资指的是资本,通常以货币作为体现,中方股东与外方股东共同出资成立的企业,即为中外合资企业,中外
4,225 2022.04.15 -
01:27
企业清算是什么意思
企业清算,指的是企业出现了法定解散的事由、或者出现了公司章程所规定的解散事由后,按照法律的相关规定,清理公司的债权债务的行为。根据《公司法》的有关规定,企业因为股东会决议要解散的、或因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已满不续、或者是因涉嫌违法被有关部门强
4,258 2022.04.15 -
00:57
招摇撞骗罪是什么意思
招摇撞骗罪是指为谋取非法利益,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损害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的行为。冒充行为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是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冒充国家机关人员;二是此种国家机关人员冒充他种机关工作人员,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冒
3,164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