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资能否报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非法集资属于刑事犯罪,建议及时向所在地公安机关报案。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十八条刑事案件的侦查由公安机关进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一百零七条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第一百零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 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直接拨打报警电话,警察会调查此事,如果查明情况后会处理的。我国法律中明确规定指出非法集资是犯法的。非法集资是指单位或者个人未依照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以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证券或者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
可以。非法集资报案后,如果公安机关可以及时侦破案件,可以部分或者全部追回财物。向社会公众非法吸收的资金属于违法所得。以吸收的资金向集资参与人支付的利息、分红等回报,以及向帮助吸收资金人员支付的代理费、好处费、返点费、佣金、提成等费用,应当依法追缴。
-
非法集资报案流程
非法集资报案流程如下:收集自己遭遇非法集资的相关信息,证据依据等,到案件发生地的公安机关进行报案,叙述自己所遭遇的非法集资的详细信息。 公安机关在查证属实后,对于符合立案标准的案件会予以立案,再由公安机关进行后续侦查。如果不符合立案标准,公
2020.04.28 229 -
非法集资报案利弊
遇到不合法集资时,很多当事人都会权衡利弊再报案,而实践中很多当事人因为怕报警后该负责人在监狱中无法还钱,所以不愿意报警。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遇到不合法集资时,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及时报案,报案后公安机关会进行立案,案情事实的,会对相关违法人
2022.04.12 1,058 -
非法集资怎么报案
发现自己被集资诈骗后,可以收集资料,向当地的公安机关及时报案。 立案需准备的材料: 1、提供嫌疑人伪造的集资证件、文件、隐瞒事实的集资说明书等材料。 2、提供娣嫌疑人虚构的非法集资的海报。如广告、启示、通知、特大喜讯、送你福音、最新消息、等
2020.02.24 165
-
非法集资能报案吗
非法集资属于刑事犯罪,建议及时向所在地公安机关报案。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十八条刑事案件的侦查由公安机关进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一百零七条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
2022-04-17 15,340 -
非法集资能报案有用吗
防范非法集资,不仅需要政府强力而有效的监管,更需要社会公众风险自担意识的形成和风险管理意识的提升。公安机关现正对此案开展全力侦查,将最大限度挽回投资人的损失。请各地投资人携带本人身份证复印件、合同复印
2022-02-19 15,340 -
非法集资怎么报案?
非法集资是刑事犯罪,建议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受害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应当接受举报、控告
2021-11-01 15,340 -
非法集资如何报案
非法集资属于刑事犯罪,建议及时向所在地公安机关报案。《刑事诉讼法》第十八条刑事案件的侦查由公安机关进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一百零七条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范
2022-04-11 15,340
-
01:08
非法集资案判多少年
非法集资罪,有自然人犯罪和单位犯罪之分,是指单位或者个人违法向公众募集资金,而且集资行为必须是面向多数人或者社会不特定人,否则就可能构成诈骗罪,而不是非法集资罪。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集资数额较大的,可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巨大或
930 2022.04.17 -
01:02
非法集资能保释吗
保释即取保候审,非法集资可以申请取保候审,但是否批准,则需要根据案件情况。根据法律规定,取保候审的条件与执行如下,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790 2022.04.17 -
00:49
非法集资款项能追回吗
社会公众参与非法集资,参与者的利益不受法律保护,经人民法院执行、集资者仍不能清退集资款的,应由参与人自行承担损失,而不能要求有关部门代偿。投资人要回投资款,没有法律上的保障,因为不论是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还是另行提起民事诉讼,人民法院都不予
1,61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