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集资诈骗罪的现象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可以看出集资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为: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又侵犯了国家金融管理制度。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必须实施了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依本节第200条的规定,单位也可以成为本罪主体。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上由故意构成,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即犯罪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将非法聚集的资金据为己有的目的。
集资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如下:侵犯的对象是复杂的对象,既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又侵犯了国家金融管理制度;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必须采用欺诈手段非法集资,数额较大;主体是一般主体,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构成本罪;主观上是故意构成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
构成集资诈骗罪的行为有哪些
构成集资诈骗罪的行为有: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必须实施了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必须有非法集资的行为、集资的主体应当是符合公司法规定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条件的公司或者其他依法设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
2020.11.09 142 -
集资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集资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有: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必须实施了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
2020.12.02 147 -
构成集资诈骗罪的行为有哪些?
(1)集资后携带集资款潜逃的; (2)未将集资款按约定用途使用,而是擅自挥霍、滥用,致使集资款无法返还的; (3)使用集资款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致使集资款无法返还的; (4)向集资者允诺到期支付超过银行同期最高浮动利率50%以上的高回报率的。
2021.10.01 123
-
集资诈骗罪集资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1、集资诈骗罪的客体: 集资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又侵犯了国家金融管理制度; 2、集资诈骗罪的犯罪主体特征: 集资诈骗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
2022-05-19 15,340 -
集资诈骗罪的构成有哪些
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有关金融法律、法规的规定,使用诈骗方法进行非法集资,扰乱国家正常金融秩序,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且数额较大的行为。集资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应理解为“非法所有”。从这
2022-05-19 15,340 -
集资诈骗罪的对象有哪些
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有关金融法律、法规的规定,使用诈骗方法进行非法集资,扰乱国家正常金融秩序,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且数额较大的行为。集资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应理解为“非法所有”。从这
2022-05-26 15,340 -
集资诈骗罪的犯罪构成有哪些
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的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根据这一概念,凡是集资诈骗罪,必须具备集资诈骗罪的犯罪构成。 犯罪构成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行为成立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要件
2022-05-20 15,340
-
01:13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依据刑法规定,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有以下四个方面: 1、客体要件,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而且是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针对其他非法利益,例如人身利益不是诈骗罪的客体要件。 2、客观要件,诈骗罪客观要件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
5,397 2022.04.15 -
01:19
集资诈骗罪有哪些法律规定
集资诈骗罪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我国有关的金融法律法规的规定,使用诈骗的方式进行非法集资,从而扰乱国家正常的金融秩序,对公私财产所有权进行侵犯,并且是数额较大的行为。犯罪的主体不仅是具有刑事责任的自然人还可以是单位。在现代的社会中
1,649 2022.04.17 -
00:49
非法集资犯罪构成要件有哪些
按照四要件构成理论,非法集资的构成要件有: 1、主观上出于故意。过失不可能构成这类犯罪; 2、主体可以是单位也可以是个人; 3、客体上侵犯违反了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 4、客观上实施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司法解释,违反
1,93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