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处理合同经济纠纷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合同纠纷的处理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协商。合同当事人在友好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协商解决纠纷,这是最佳的方式。 2、调解。合同当事人如果不能协商一致,可以要求有关机构调解,如,一方或双方是国有企业的,可以要求上级机关进行调解。上级机关应在平等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而不能进行行政干预。当事人还可以要求合同管理机关、仲裁机构、法庭等进行调解。 3、仲裁。合同当事人协商不成,不愿调解的,可根据合同中规定的仲裁条款或双方在纠纷发生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4、诉讼。如果合同中没有订立仲裁条款,事后也没有达成仲裁协议,合同当事人可以将合同纠纷起诉到法院,寻求司法帮助。除了上述一般特点之外,有些合同还具有其自愿的特点,如涉外合同纠纷,解决时可能会援引外国法律、而非中国相关的合同方面的法律。 综上,经济合同纠纷的处理途径有: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经济合同纠纷属于普通民事纠纷,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处理: 1、协商,合同当事人在友好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协商解决纠纷,这是最佳的方式。 2、调解,合同当事人如果不能协商一致,可以要求有关机构调解,当事人还可以要求合同管理机关、仲裁机构、法庭等进行调解。 3、不愿调解的,可根据合同中规定的仲裁条款或双方在纠纷发生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4、诉讼,如果合同中没有订立仲裁条款,事后也没有达成仲裁协议,合同当事人可以将合同纠纷起诉到法院,寻求司法解决。
-
合同经济纠纷怎样处理
处理合同纠纷的方法如下: 1、协商。最好的办法是在友好的基础上相互协商解决纠纷; 2、调解。如果合同当事人不能达成协议,可以要求有关机构进行调解。如果一方或双方都是国有企业,可以要求上级进行调解。上级机关应当在平等的基础上区分是非,而不是行
2022.04.15 309 -
应该怎样处理合同经济纠纷
处理合同纠纷的方法如下: 1、协商。最好的办法是在友好的基础上相互协商解决纠纷; 2、调解。如果合同当事人不能达成协议,可以要求有关机构进行调解。如果一方或双方都是国有企业,可以要求上级进行调解。上级机关应当在平等的基础上区分是非,而不是行
2022.04.15 177 -
怎样处理经济纠纷
经济纠纷的处理方式是:可以由当事人协商处理,如果协商不成的,可以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 《民法典》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物权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当
2021.04.20 139
-
合同经济纠纷怎么样处理?
合同纠纷的处理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协商。合同当事人在友好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协商解决纠纷,这是最佳的方式。 2调解。合同当事人如果不能协商一致,可以要求有关机构调解,如,一方或双方是国有企业的,可以要求
2022-06-13 15,340 -
合同经济纠纷要怎样处理
订立合同后发生经济纠纷的,可以由当事人进行协商,能达成一致意见的,制作和解协议,按照所约定内容处理;不能协商的,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去法院起诉或者仲裁。
2022-05-15 15,340 -
合同经济纠纷应该怎样处理
合同纠纷的处理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协商。合同当事人在友好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协商解决纠纷,这是最佳的方式。 2调解。合同当事人如果不能协商一致,可以要求有关机构调解,如,一方或双方是国有企业的,可以要求
2022-11-04 15,340 -
合同经济纠纷怎么处理?
订立合同后发生经济纠纷的,可以由当事人进行协商,能达成一致意见的,制作和解协议,按照所约定内容处理;不能协商的,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去法院起诉或者仲裁。
2022-06-11 15,340
-
01:14
经济纠纷合同如何写
经济纠纷合同应当写明订立合同目的和其他情况,然后写明达成一致意见的具体内容、合同履行程序各事项、权利与义务以及违约责任等条款。如果当事人发生纠纷,当事人可以在自愿互谅的情况下,就已经发生的争议进行协商解决,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的,需要签订和解协
897 2023.02.22 -
01:18
怎样处理购房合同纠纷
购房合同是按照我国《合同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及别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买受人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前提,就买卖商品房达成的协议。 购房合同出现纠纷时,如果有中介公司参与的,可先找中介公司居中协调,尽量和合同相对方
1,541 2022.04.17 -
01:14
经济合同纠纷起诉有效期
在法律上并不存在起诉有效期这一种说法,正确的表达应当是:诉讼时效。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对于一般的民事纠纷,诉讼时效为三年。因此,经济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而发生经济合同纠纷之后,当事人应当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遭受损害、
1,293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