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驾酒精含量300多要如何处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醉驾酒精含量300的,驾驶人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构成了危险驾驶罪,处拘役并处罚金。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九十一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醉驾涉嫌危险驾驶罪,根据刑法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处拘役,并处罚金。血液酒精含量达到300毫克/100毫升的,在刑罚上要从重处罚。同时还要吊销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 所谓从重处罚,是指在法定刑罚范围内,对具有从重处罚情节的犯罪人,比较有该种处罚情节的犯罪人,适用较重的刑种或较长的刑期。
醉驾酒精含量300以上,属于醉酒驾驶行为,已构成危险驾驶罪,并且,酒精含量达300ml以上,属于危险驾驶罪的从重情形,因此,处拘役,并处罚金,并从重处罚。
-
醉驾酒精含量300会怎么处罚
醉驾酒精含量300的,驾驶人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构成了危险驾驶罪,处拘役并处罚金。
2020.06.09 204 -
醉驾酒精含量300要判刑多久?
醉驾标准血液酒精含量达到270毫克/100毫升的,无论是否发生交通事故,都会被法院判处3-4个月的拘役,并处罚金数千元。因为血液酒精含量超过200毫克/100毫升的,属于从重情节,不能判处缓刑。根据刑法规定,犯危险驾驶罪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2020.02.09 410 -
醉驾酒精含量300的处罚有什么
醉驾涉嫌危险驾驶罪,根据刑法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处拘役,并处罚金。血液酒精含量达到300毫克/100毫升的,在刑罚上要从重处罚。同时还要吊销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 所谓从重处罚,是指在法定刑罚范围内,对具有从重处罚情节的犯罪
2020.01.19 161
-
醉驾酒精含量300会如何处罚
1、醉驾酒精含量300的,构成了危险驾驶罪,对于驾驶人应当处拘役并处罚金,同时醉酒驾驶人会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并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2、法律依据;《中华人
2022-11-07 15,340 -
醉驾酒精含量到300怎么处罚
1、醉驾酒精含量300的,构成了危险驾驶罪,对于驾驶人应当处拘役并处罚金,同时醉酒驾驶人会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并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2、法律依据:《中华人
2022-11-10 15,340 -
醉驾酒精含量300有什么处罚?
1、醉驾酒精含量300的,驾驶人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构成了危险驾驶罪,处拘役并处罚金。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2-10-16 15,340 -
醉驾驾驶证酒精含量达到不到300如何处罚
醉驾摩托车的行为人的酒精含量测试结果为300的,应这样量刑:处拘役,并处罚金,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醉驾是指因饮酒而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个人意志,在这种状态下驾驶机动车的行为
2022-06-27 15,340
-
01:15
酒精含量多少算酒驾根据《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GB19522—2004的有关规定,饮酒驾车,指的是车辆驾驶司机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而醉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
36,969 2022.04.15 -
02:13
酒驾和醉驾如何处罚在喝酒后驾驶机动车的,暂时扣六个月驾驶证,并罚款一千到两千元人民币。在喝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一次酒后驾驶的,拘留10天以下,罚款一千到两千元人民币,并吊销其机动车驾驶证。喝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应当由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其到酒醒,然
919 2022.04.17 -
00:58
醉酒驾驶如何处罚醉酒驾驶机动车,涉嫌触犯危险驾驶罪,需要被判处拘役这一刑罚,而且要缴纳一定的罚金。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危险驾驶罪的行为类型包括了醉酒驾驶机动车,而醉驾的认定标准就是驾驶人的血液酒精含量达到80毫克/100毫升以上。醉酒驾驶不仅仅是交通违章行为
7,23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