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合作社免交的能否冲减管理费用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当事人在当地实现就业,或者属于当地的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的,可以在当地参保社保,并领取社保卡; 2、办理该项时,应交验当事人的身份证、户口本、学历证明、劳动合同(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居住证等证件及资料; 3、属于职工参保的,由用人单位统一办理,个体工商户的,由本人带上述证件、资料,去经营场所所在地的社保部门参保后,到指定的银行任一网点领取社保卡即可。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规定:第十条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二,社会保险: 1、是指国家为了预防和分担年老、失业、疾病以及死亡等社会风险,实现社会安全,而强制社会多数成员参加的,具有所得重分配功能的非营利性的社会安全制度; 2、是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 3、社会保险计划由政府举办,强制某一群体将其收入的一部分作为社会保险税(费)形成社会保险基金; 4、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被保险人可从基金获得固定的收入或损失的补偿,它是一种再分配制度; 5、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
农业合作社的作用有哪些
农业合作社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1、是政府与社员之间的桥梁,可以将社员的各种信息和诉求收集整理后理性地传递给政府,并将政府的农业政策传达给社员。 2、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组织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农民利益
2020.11.19 1,315 -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免税的吗
部分项目免税部分不免 一、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本社成员生产的农业产品,视同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 二、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从农民专业合作社购进的免税农业产品,可按13%的扣除率计算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 三、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向本社
2020.01.01 652 -
疫情期间物业费能否减免
疫情防控期间,物业公司不仅未减少物业服务,反而增加了如测量体温等疫情防控措施,因此根据《合同法》第八条的规定,业主应当按照物业合同的相关规定及时交纳物业费。
2021.02.23 508
-
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得的减免按什么税率交所得税
具体如下项目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蔬菜、谷物、薯类、油料、豆类、棉花、麻类、糖料、水果、坚果的种植,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中药材的种植;林木的培育和种植,牧畜、家禽的饲养,林产品的采集,灌溉、农产品初加
2022-11-01 15,340 -
最近两年没交农村合作医疗的费用,能否办理社保卡?
办理社保卡,需要由就业单位为您办理,城职保主要面向单位人,也包括个人存档参保人员,灵活就业人员,4050人员和登记失业人员。参保人不区分户口,也不区分本地外地。只要没有达到法定退休年龄都可以参保。异地
2022-07-25 15,340 -
农村合作医疗和社保是否冲突
农村合作医疗只和社会保险中的医疗保险有冲突,不能同意享受这两项待遇,但与社保中的其他保险无冲突。劳动者到用人单位就业的,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劳动者未到用人单位就业的,由个人按照国
2022-06-24 15,340 -
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免征企业所得税吗
目前国家是支持农业发展的,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上都是鼓励支持的,根据企业所得税实习条例,以下项目所得可以减征、免征企业所得税(一)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二)。。。。。..。
2022-10-30 15,340
-
00:50
公司交的社保和农村社保有冲突吗
公司交的社保和农村社保是有冲突的。农村社保包括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当事人已经通过用人单位购买养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就无法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当事人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
13,488 2022.05.11 -
00:52
社保和农合能同时交吗
社保和农合能同时交。但是新农合和社保是不能同时报销的。缴费方式:社保分为两种,一种是城镇居民社保,自己承担全部费用;一种是城镇职工社保,单位和个人各承担一部分。而新农合的费用一般是由个人承担,国家会补助一部分,但是经济发展情况不同的地区,补
4,197 2022.05.11 -
00:53
社保停了怎么交农村合作医疗
社保停了,交农村合作医疗的方式如下:申请人可携带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员工离职证明等证件资料,前往医保经办机构办理销户手续,再携带身份证、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以及近期的免冠照片等材料,前往户籍所在地的村委会或居委会办理参保登记手续。根据相关法律
19,459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