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规定买到假劣农资造成损失该怎样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农业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者、销售者应当对其生产、销售的产品质量负责,禁止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以不合格的产品冒充合格的产品禁止生产和销售国家明令淘汰的农药、兽药、伺料添加剂、农业机械等农业生产资料。《农业法》第七十六条规定,农业生产资料使用者因生产资料质量问题遭受损失的,出售该生产资料的经营者应当予以赔偿,赔偿额包括购货价款、有关费用和可得利益损失。购买农业生产资料时要向销售者索要发票,要妥善保管好购货发票、农资产品包装物、标签及产品说明书等,以便有质量问题时依法索赔。发现农资产品质量问题或因质量问题给自己造成损失的,要及时向当地农林、工商等部门投诉,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买到假劣农资造成损失的,可以先和经营者协商,经营者应当予以赔偿,赔偿额包括购货价款、有关费用和可得利益损失。协商不成的可以带上相关物证去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请消费者协会调解。也可以向农资经营网点的上级部门或者相关行政主管进行投诉,要求制裁销售假劣农资的行为并对消费者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
1、协商,到农资购买网点和销售者或者生产者协商,通过协商切磋达成一致意见。 2、消费者协会调解。消费者发现买到假劣农资时,带上相关物证去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请消费者协会调解。 3、行政诉讼。买到假劣农资,双方协商不成,消费者向农资经营网点的上级部门或者相关行政主管单温进行投诉。
-
民法典无因管理造成损失怎么办
债权是因合同、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规定,权利人请求特定义务人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无因管理产生的债,一般是由受益人来承担,管理人有权要求受益人支付管理费。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管理他人
2021.04.14 187 -
民法典规定商家给消费者造成损失怎么赔偿
商家给消费者造成损失的,有约定可包修、包换、包退的商品,经营者应当负责修理、更换或者退货。在保修期内两次修理仍不能正常使用的,商家应当负责更换或者退货。
2021.01.23 330 -
民法典规定滥用出资人权利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规定是啥
滥用出资人权利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规定是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营利法人的出资人不得滥用法人独立地位和出资人有限责任损害法人债权人的利益;滥用法人独立地位和出资人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法人债权人的利益的,应当对法人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2022.08.11 235
-
民法典规定买到假劣农资造成损失怎样办,应该怎样维权呢?
根据《农业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者、销售者应当对其生产、销售的产品质量负责,禁止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以不合格的产品冒充合格的产品禁止生产和销售国家明令淘汰的农药、兽药、伺料添加剂、农
2023-07-09 15,340 -
民法典规定产品缺陷造成损失该怎样赔偿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销售者赔偿后,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者属于向销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销售者的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或者其他销售者追偿。
2023-06-20 15,340 -
民法典无因管理造成损失该怎么办
债权是因合同、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规定,权利人请求特定义务人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无因管理产生的债,一般是由受益人来承担,管理人有权要求受益人
2022-05-16 15,340 -
买到假冒伪劣产品,消费者该怎么办?假冒伪劣产品造成损失找谁赔?
可携带假冒商品及有关票据,到国家技术监督部门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反映,请他们调查处理,帮助你追回损失的货款。如果是怀疑自己购买了假冒商品,那就要先请上述两个部门的有关专家或真品生产厂家帮助鉴别,确定是假
2022-04-08 15,340
-
00:54
民典法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谁承担民事责任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应当根据损害情况确定由谁承担民事责任。 法律明确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危险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可以给予适当补偿。 因此,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应当由引起险情
2,371 2022.05.11 -
00:59
民法典规定婚前财产怎样分割夫妻双方离婚,属于一方所有的婚前个人财产不需要参与分配。因为,一方的婚前财产不论婚姻持续时间多长,该个人财产都不会自动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可知,下列财产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1、一方的婚前财产;
817 2022.04.17 -
01:00
拖欠农民工工资应该怎么办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解决办法:拖欠农民工工资协商不成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者可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1,13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