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提起的行政复议决定最长不超过多长时间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行政复议法》第十九条规定,依法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后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复议机关决定不予受理或者受理后超过行政复议期限不予答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自收到不予受理决定之日起或者行政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五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四条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向复议机关申请复议,但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60日的除外。 申请人提起行政复议的起算时间,可分为两种情况: (1)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行政复议权或者申请行政复议期限的; 申请行政复议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政复议权或者申请行政复议期限之日起计算。 (2)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制作或者未送达法律文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 只要能够证明具体行政行为存在,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受理。申请行政复议期限从证明具体行政行为存在之日起计算。
行政复议延期决定不得超过三十日。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经行政复议机关的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并告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
-
行政复议超过多长时间不能复
如果申请行政复议的期限已经超过六十日的,当事人一般不能提出申请。当事人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的六十日内,一般就需要及时提出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六十日的,则除外。
2020.08.17 120 -
行政复议延长不得超过多长时间
若行政复议的申请期限需要延长的,一般不得超过三十日。一般行政复议决定需在六十日内作出;但是情况负责的,经复议机关的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至多不超过三十日。但是行政复议机关要及时告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
2020.07.12 183
-
行政复议最长不超过多少时间
行政复议最长不超过时效即为: 行政复议法第九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60日得
2022-06-28 15,340 -
行政复议决定最长时间是多长时间
《行政复议法》第三十一条第三款规定:行政复议决定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有权处理的应在三十日作出,无权的应在七日内送有关机关处理。
2022-08-05 15,340 -
行政复议不得超过多长时间
行政复议申请期限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不仅涉及行政机关能否正确地行使其权力,而且还关系到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能否充分地行使其行政复议申请权,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的期
2022-08-03 15,340 -
行政复议延长最长不超过
被申请人能够证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具体行政行为的,自证据材料证明其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计算。 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应当向有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送达法律文书而未送达的,视为该公民
2022-08-21 15,340
-
01:17
行政复议的期限有多长
行政复议的期限包含两层意思,首先是申请行政复议的期限,其次是行政机关受理复议后作出复议决定的期限。 关于申请行政复议的期限,我国行政复议法明文规定,公民或者法人、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对其合法权益造成侵犯时,可自其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
357 2022.12.11 -
01:06
诈骗拘留最长多长时间
诈骗如果并未构成刑事犯罪,而是被处以治安管理处罚,则拘留最长时间为15天,属于行政拘留,拘留期限届满后,违法行为人即被释放。诈骗如果构成刑事犯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的,刑事拘留期限最长为37天,期满后,如果被检察院批准逮捕,则犯罪嫌疑人仍继
2,562 2022.04.17 -
00:59
一审审限最长多长时间
一审审限最长有六个月的时间。人民法院使用普通程序审理案件的,那么一般需要在立案那天起的六个月内审结完毕。存在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审理时间的,那么通常需要让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审理时间的,需要先报请上级人民法院获得其批准。 人
3,45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