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到手机索要报酬是敲诈勒索吗,法律的规定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捡到手机索要报酬不一定是敲诈勒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了,拾得遗失物人可以向失主要求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不是敲诈勒索;如果拾得遗失物人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来索要财物的是敲诈勒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二条 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该遗失物通过转让被他人占有的,权利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或者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二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但是,受让人通过拍卖或者向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得该遗失物的,权利人请求返还原物时应当支付受让人所付的费用。权利人向受让人支付所付费用后,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追偿。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价值二千元至五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法律保护拾得人索酬的权利,同时也规定了索酬金额必须符合拾得人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而不能狮子大开口,否则就会从合法变成违法。
捡到手机索要报酬不一定是敲诈勒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了,拾得遗失物人可以向失主要求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不是敲诈勒索;如果拾得遗失物人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来索要财物的是敲诈勒索。
-
捡到手机索要酬金是否犯法
捡到手机索要酬金是否犯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具体情况如下: 1、如果捡到手机要报酬,对方如果自愿给付的,那么就不违法; 2、如果捡到手机要报酬,对不愿意给付,行为人又拒不退还的,那么很有可能会涉嫌侵占罪,是需要负刑事责任的。代为保管的
2022.07.02 1,760 -
敲诈勒索能取保候审吗敲诈勒索法律规定
能办取保候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与本案无牵连; (二)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 (三)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 (四)有固定的住处和收入。
2020.04.19 219 -
敲诈勒索罪法律是怎么规定的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恐吓、威胁或要挟的方法,非法占用被害人公私财物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的,一般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0.10.04 136
-
什么是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敲诈勒索罪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公私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使用威胁或者要挟的方法,勒索公私财物的行为。 构成敲诈勒索罪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1.行为人为一般犯罪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
2022-04-08 15,340 -
敲诈勒索罪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的规定,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恐吓、威胁或要挟的方法,非法占用被害人公私财物的行为。 我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
2022-10-15 15,340 -
什么是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敲诈勒索罪的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公私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使用威胁或者要挟的方法,勒索公私财物的行为。 构成敲诈勒索罪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1.行为人为一般犯罪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
2022-05-05 15,340 -
什么是敲诈勒索,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公私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使用威胁或者要挟的方法,勒索公私财物的行为。 构成敲诈勒索罪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1.行为人为一般犯罪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
2022-04-27 15,340
-
01:08
认定敲诈勒索需要什么证据
认定敲诈勒索需要的证据有: 1、需要证明对方使用某种手段或方法所要财物,让自己感到恐惧和害怕,如:保留的电话录音,含有敲诈勒索内容的图像以及语音信息,录像,短信,邮件等; 2、寻找知情人,搜集相关证人证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
6,289 2022.04.15 -
01:01
敲诈勒索是刑事案件吗
敲诈勒索数额较大的构成刑事案件。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的,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
1,625 2022.04.15 -
01:01
构成敲诈勒索罪的基本要件是什么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的基本要件有以下四点,分别是: 1、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不仅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还危及他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权益; 2、客观要
596 2022.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