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透支不还会不会有什么后果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信用卡透支不还,会产生较多的逾期利息,经银行有效催收不还的,属于恶意透支,涉嫌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一款第四项、第二款规定,恶意透支,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前款所称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
《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 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 (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 (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 (四)恶意透支的。前款所称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信用卡透支不还有两种情形: 1、善意透支。完全合法的透支无需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善意的不当透支除承担民事违约责任,加倍偿付利息外,无承担其他责任。 2、恶意透支。根据透支金额的不同,应承担不同的法律后果,可定罪量刑。
信用卡透支不还的后果: 1、借款人需要承担信用卡不还的违约责任,一般是高额罚息和违约金; 2、遭受银行机构进行的催收; 3、信用卡逾期90天未还的,还可能被银行机构起诉。
-
信用卡透支不还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信用卡透支不还有两种情形: 1、善意透支。完全合法的透支无需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善意的不当透支除承担民事违约责任,加倍偿付利息外,无承担其他责任。 2、恶意透支。根据透支金额的不同,应承担不同的法律后果,可定罪量刑。
2020.03.22 140 -
信用卡的透支还不上会有哪些后果
信用卡透支还不上会产生利息和违约金;并且信用卡逾期后,银行会将逾期记录上传到央行征信系统,会影响持卡人的信用;还有可能被银行起诉,如果法院判决后有执行能力拒不执行的,可能会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会被限制消费。
2021.02.17 137
-
信用卡透支不还会不会有什么后果?
信用卡透支不还,会产生较多的逾期利息,经银行有效催收不还的,属于恶意透支,涉嫌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一款第四项、第二款规定,恶意透支,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
2022-06-04 15,340 -
信用卡透支不还会有什么后果?
信用卡透支不还可能带来三个后果,其中包括发卡行计收复利、加罚滞纳金,持卡人逾期不还款必然会加重自己的财务负担;在人行征信记录上留下“信用污点”。有关信用卡透支不还的后果 信用卡透支不还的后果是怎样?
2022-03-25 15,340 -
信用卡透支不还会有什么后果
根据《刑法》以及《关于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可以得知,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欠款金额超过1万的,银行会冻结你卡片并将你列
2021-10-01 15,340 -
信用卡透支不还会有什么后果?
信用卡透支不还有两种可能,一是善意透支,二是恶意透支。 信用卡善意透支,是指信用卡持卡人在发卡银行帐户上资金不足或者已无资金时,根据发卡银行的《信用卡章程》或者得到发卡银行的批准,超过自己的信用卡帐户
2022-06-10 15,340
-
01:06
信用卡透支不还犯罪吗
信用卡透支不还本身就属于违约行为,如果已经超过了一定数额,而且经过银行有效催收后,仍然拒绝还款,当然构成犯罪。人民法院可以以信用卡诈骗罪判处恶意透支人,五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信用卡诈骗罪包括了恶意透支信用卡的行为,主要是指:信用卡的持
760 2022.04.17 -
01:03
信用卡透支多少钱会被起诉
不管信用卡透支多少钱,都有可能会被起诉。如果透支金额达到1万元以上、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那么就有可能会构成信用卡诈骗罪,要被提起公诉以追究刑事责任。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
1,460 2022.04.17 -
01:07
信用卡不还会坐牢吗
信用卡不还,如果被认定为信用卡诈骗的,则要负刑事责任,就有可能坐牢。 信用卡诈骗罪,以违反法律的占有为目的,违反信用卡管理法规,通过信用卡实施诈骗活动,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最严重的信用卡诈骗行为是伪造和冒用两种,其次是恶意透支。 持
13,55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