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保障法怎样维权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劳动保障部门根据需要可以对提供的证据进行调查核实; 2.根据工作需要,委托其他统筹地区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 3.劳动保障部门调查核实,应由两名以上人员共同进行,并出示执行公务的证件;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作人员进行调查核实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①根据工作需要,进入有关单位和事故现场; ②依法查阅与工伤认定有关的资料,询问有关人员; ③记录、录音、录像和复制与工伤认定有关的资料。 4.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人员进行调查核实时,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①保守有关单位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 ②为提供情况的有关人员保密。 《工伤保险条例》 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劳动者能够通过下列方式来维权:积极与用人单位协商;向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或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申请调解;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依法及时起诉。
1、调解(找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劳动法》第八十条在用人单位内,可以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由工会代表担任。 2、仲裁(找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劳动法》第七十九条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3、诉讼(找人民法院) 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投诉(找劳动行政部门)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制止,并责令改正。
-
-
怎样维权劳动纠纷
劳动纠纷可通过以下方法维权: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基层人民调解组织或者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申请调解;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020.09.23 179 -
试用期间怎样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试用期间如果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动者可以采取下列措施来保障其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协商;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或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申请调解;向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向人
2020.07.27 146
-
劳动者知情权怎样保障
一、首先要认真审查劳动者的主体资格 (1)劳动者身份的审查: (2)劳动者学历、资格及工作经历的审查: (3)审查劳动者与其他用人单位是否还存有劳动关系: (4)查验劳动者身体健康证明: 二、双方履行
2022-04-23 15,340 -
企业不交劳动保障费该怎么维权
1、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
2022-05-14 15,340 -
劳动保障是劳动保障吗
不知你所指的劳动保障是哪方面。但是生病了,可以请病假,要有医院的诊断证明或者病假条或者是医药单据等,病假期间你是有部分工资的;同时,如果单位按规定给你缴纳了医疗保险的话,你生病期间是可以享受医疗保险待
2022-03-09 15,340 -
劳动者怎样维权
劳动争议发生时,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保护自己的权利:与用人单位协商;向乡镇、街道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或者组织申请调解;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不接受仲裁裁决的,向人民
2021-12-25 15,340
-
01:36
法律怎么保障债权人权益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法律如何保障债权人权益 法律保障债权人权益的方式有三种,分别是: 建立公司灭失预警机制。 监测公司的经营,能够发现危机信息并发出警报,把灭失风险引入公司内部,使公司、管理者、股东一起承担风险责任,使责、权、利成为有机整体
720 2022.04.15 -
01:07
分红权怎么保障分红应当人民法院来分配分红利润。各合伙人对财务有任何异议,可书面或口头向财务提出,财务人员负责解释,直至提升合伙人会议财务费用因私支出,由合伙人各自承担,因公支出,须事先至少经另一名合伙人书面或口头同意,口头同意的事后须经对方书面确认。《公
71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