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微信号卖了得不到钱该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不要出租或贩卖个人微信号,不给犯罪分子机会,以免被犯罪分子利用,情节严重者自己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购买微信号的需求: 有人利用购买的微信号进行赌博,赌博是国家明令禁止,是违法的。逃避法律责任,因为知道赌博是违法的,为了规避责任,想赌博的人就会通过其他人的微信号从事赌博活动。如果封号,对自己没有损失,另外再买一个号就行了。 除了赌博外,还有人利用微信附近功能,进行色情活动。 此外微信支付也是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功能,有的犯罪分子,利用微信支付这个功能,进行洗黑钱活动,把赃款洗白。 还有不法分子盗用他人信息,进行其他违法活动,以此来逃避法律的制裁。 《刑法》第三百零三条【赌博罪】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或者以赌博为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开设赌场罪】开设赌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微信借钱不还的,债权人可以采取的办法是: 一、和微信好友进行良好沟通、协商。在微信上向您借钱的人一般都是跟你关系比较好的熟人或老友,如果到了约定的日期没有还钱; 您可以先和对方进行良好友善的沟通,在沟通中协商具体的还钱日期、方式,但一定要记住在沟通中表明对方的真实身份,并保存谈话记录。 二、如果被拉黑、删除,可到法院提起诉讼。如果经沟通协商还是不愿还款或是直接被拉黑、删除的,这时候你可以在保存相关证据的情况下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微信借钱不还对方将本人拉入黑名单,只要没有删除好友图标依然可以看到完整的聊天记录和转账记录。可以凭此作为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立案处理。
-
微信好友借钱不还,而且把我拉黑了,我该怎么办
如果对方借钱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并且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是可以构成诈骗的,如果数额达到三千会构成诈骗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是要证明诈骗很难,一般不属于诈骗,只是普通的经济纠纷,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对方还钱。
2021.03.09 346 -
微信借钱不还该怎么办
微信借钱不还,如果债权到期,出借人可找贷款人进行催告,若对方仍拒绝还钱,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起诉流程主要包含是:贷款人准备诉讼材料,起诉时,可以提前写好起诉状、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及涉及贷款的相关书面及其他证据,去法院立案庭提起诉讼
2020.06.10 340
-
把微信号卖了得不到钱怎样样办?
不要出租或贩卖个人微信号,不给犯罪分子机会,以免被犯罪分子利用,情节严重者自己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购买微信号的需求: 有人利用购买的微信号进行赌博,赌博是国家明令禁止,是违法的。逃避法律责任,因
2023-06-28 15,340 -
把微信号卖了得不到钱应该如何样办?
不要出租或贩卖个人微信号,不给犯罪分子机会,以免被犯罪分子利用,情节严重者自己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购买微信号的需求: 有人利用购买的微信号进行赌博,赌博是国家明令禁止,是违法的。逃避法律责任,因
2023-06-28 15,340 -
微信转错钱了收到钱不小心把我删了该怎么办
微信转账已经确认是无法撤回的;如对方未收款超过24小时会默认退款。关于微信转账发出去了怎样弄回来还有以下几点: 1、如果转账发出去了,对方没有接收,那么资金会在24小时后返还到原账户; 2、如果对方接
2023-06-09 15,340 -
把微信号卖了不知道安全不安全
不要出租或贩卖个人微信号,不给犯罪分子机会,以免被犯罪分子利用,情节严重者自己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购买微信号的需求: 有人利用购买的微信号进行赌博,赌博是国家明令禁止,是违法的。逃避法律责任,因
2023-06-28 15,340
-
01:25
微信借钱不还该怎么办
微信借钱不还,如果债权到期,出借人可找贷款人进行催告,若对方仍拒绝还钱,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起诉流程主要包含是:贷款人准备诉讼材料,起诉时,可以提前写好起诉状、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及涉及贷款的相关书面及其他证据,去法院立案庭提起诉讼
4,982 2022.04.15 -
00:59
倒卖微信号判几年
倒卖微信号判刑标准: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
2,850 2022.05.11 -
01:51
失信人不还钱应该怎么办
可采取以下措施:(一)依法向法院起诉要求归还借款。借款人在自行向欠款人讨要借款,没有结果的情况下可及时向法院起诉,要求欠款人归还借款,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联系不到欠款人的情况,这种情况可以向法院依法申请公告送达,由法院向
8,054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