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地同时交社保违法吗,法律有哪些规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两地同时交社保,如果是同一种社保,一般是不合法的。各地的社保政策是不一样的,但一般都不允许社保两地缴纳,这属于“社保重复”,当事人就算交了也只能享受一个社保。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有权查询缴费记录、个人权益记录,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咨询等相关服务。个人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有权监督本单位为其缴费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六条 国家对社会保险基金实行严格监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制度,保障社会保险基金安全、有效运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各地的社保政策是不一样的,但是一般都不允许社保两地缴纳,这属于“社保重复”。这里总结几点: 1、如果两地都交了社保,医保待遇只能享受一地,不能重复报销; 2、如果两地都交了社保,养老保险的年限和账户金额不会重复计算; 3、两地交社保等于浪费钱,没有任何好处。根据规定,参保人在两地以上同时存续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或重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应按照“先转后清”的原则,由转入地经办机构负责按规定清理。
不违法,但同一个人是不能办理两份社保的,如果重复缴纳,但是最终,社保局只承认一个。如果参保人员流动就业,同时在两地以上存续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在办理转移接续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时,由转入地社保经办机构与本人协商确定保留其中一个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其他关系予以清理,重复缴纳部分个人账户储存额退还本人。
-
两地同时交社保算违法吗?
两地同时交社保,如果是同一种社保,一般是不合法的。各地的社保政策是不一样的,但一般都不允许社保两地缴纳,这属于“社保重复”,当事人就算交了也只能享受一个社保。
2020.02.17 164 -
两地同时交纳社保违法吗
两地同时交社保不一定违法,但是社会保险全国联网,缴纳时涉及个人信息,无法重复缴纳,缴纳两份无法享受两份待遇。劳动者在进行工作时应积极的缴纳社会保险,以保障相关合法权益。
2020.07.04 358 -
两地同时交社保是违法的吗
两地同时交社保不算违法,但没有任何好处。两地都交了社保,医保待遇只能享受一地,不能重复报销;养老保险的年限和账户金额不会重复计算。参保人流动就业,同时在两地以上存续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可以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
2020.04.19 352
-
两地同时交社保违反法律吗
两地同时交社保不算违法。各地的社保政策是不一样的,但是一般都不允许社保两地缴纳,这属于“社保重复”。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若干问题的通知》第五条规定,实施之
2023-02-16 15,340 -
同时交两地社保违法吗?
各地的社会保险政策不同,但一般不允许社会保险两地缴纳是社会保险重复。 社会保险局表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城镇企业员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的通知》第五条规定,暂行办法实施后,重复领取基本养老金的参
2021-10-25 15,340 -
两地同时交社保违法吗
1、根据规定,每个人只能参加一份社保 2、但由于目前尚未实现全国联网,所以不再同一省份的两地是可以办理重复参保手续的,本省内自然不可以,会被系统提示重复参保。 至于说后果,主要涉及养老保险:今后只能以
2023-09-18 15,340 -
两地同时交社保犯法吗,法律怎么规定的
不犯法。参保人流动就业,同时在两地以上存续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在办理转移接续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时,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本人协商确定保留其中一个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同期其他关系予以清理,个人账户储
2023-08-13 15,340
-
01:38
合同违约金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合同违约金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关于合同违约金的最新法律规定,就是我国在2020年颁布的民法典。但是在民法典正式生效之前,合同法仍然有效,因此我国合同法也是合同违约金的有效法律依据之一。根据合同法以及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合同违约金就是指,合同双方
1,790 2022.04.17 -
01:00
保大保小有法律规定吗保大保小没有法律规定。一般来说,胎儿的生命不高于胎儿母亲的生命,医生对产妇有生命保障的义务,如果医生有条件挽救母亲的生命,却选择不挽救,放任母亲死亡,因为胎儿法益低于母亲法益,则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无法主张义务冲突,当然即使发生这种情况
41,344 2022.05.11 -
00:54
交社保分录两种做法交社保分录两种做法如下: 1、已执行新会计准则的,计提时: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管理费;销售费;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单位部分); 2、缴纳社保费时:借: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公司承担部分);其他应收(付)款-社会保险费(个人部
1,401 2022.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