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专业问答 > 撤回了要约后要如何处理

撤回了要约后要如何处理

2023-10-01 09:20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西藏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3-10-01回复

专业分析:

双方不再受要约的约束,因为要约撤回表示要约失效,即要约丧失了法律约束力。法律关于撤回要约的规定是,撤回要约的通知应当在要约到达相对人前或与要约同时到达相对人。如果在要约到达相对人之后才到达,是不能撤回的。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章法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要约撤回代表要约失效,即要约丧失法律拘束力。要约失效后,要约人不再受其约束,受要约人也终止了承诺的权利。要约失效后,合同即失去了成立的基础,受要约人即使承诺,也不能成立合同。

丰培铭律师

天津东方律师事务所

要约撤回晚于要约到达的,该要约撤回行为无效,当事人可以在对方作出承诺之前撤销要约。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定,行为人可以撤回意思表示。撤回意思表示的通知应当在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前或者与意思表示同时到达相对人。第四百七十七条规定,撤销要约的意思表示以对话方式作出的,该意思表示的内容应当在受要约人作出承诺之前为受要约人所知道;撤销要约的意思表示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应当在受要约人作出承诺之前到达受要约人。

律师普法更多>>
  • 如何撤回要约?
    如何撤回要约?

    要约的撤回方式是,行为人需要向受要约人发出撤回要约的通知,并且撤回意思表示的通知,需要在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前,或者与意思表示同时到达相对人,才算是撤回。《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定,行为人可以撤回意思表示。撤回意思表示的通知应当在意思表示到

    2021.02.27 116
  • 如何撤回要约
    如何撤回要约

    要约的撤回方式是,行为人需要向受要约人发出撤回要约的通知,并且撤回意思表示的通知,需要在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前,或者与意思表示同时到达相对人,才算是撤回。

    2021.01.16 191
  • 要约如何撤回
    要约如何撤回

    行为人想要撤回要约,需要向受要约人发出撤回要约的通知,并且撤回意思表示的通知,需要在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前,或者与意思表示同时到达相对人,才算是撤回。

    2021.01.17 112
专业问答更多>>
  • 撤回了要约后要如何处理,该如何规定的

    双方不再受要约的约束,因为要约撤回表示要约失效,即要约丧失了法律约束力。法律关于撤回要约的规定是,撤回要约的通知应当在要约到达相对人前或与要约同时到达相对人。如果在要约到达相对人之后才到达,是不能撤回

    2023-08-21 15,340
  • 撤回了要约应该如何处理

    双方不再受要约的约束,因为要约撤回表示要约失效,即要约丧失了法律约束力。法律关于撤回要约的规定是,撤回要约的通知应当在要约到达相对人前或与要约同时到达相对人。如果在要约到达相对人之后才到达,是不能撤回

    2023-09-23 15,340
  • 发出的要约撤回了如何处理

    双方不再受要约的约束,因为要约撤回表示要约失效,即要约丧失了法律约束力。法律关于撤回要约的规定是,撤回要约的通知应当在要约到达相对人前或与要约同时到达相对人。如果在要约到达相对人之后才到达,是不能撤回

    2023-02-10 15,340
  • 如何处理要约的撤回撤销

    要约的撤回,是指要约人在发出要约后,于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取消其要约的行为。 要约的撤销,是指在要约发生法律效力后,要约人取消要约从而使要约归于消灭的行为。

    2023-01-12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发出要约后还可以撤回吗 01:22
    发出要约后还可以撤回吗

    发出要约后可以撤回,但是需要符合法定条件。根据我国《民法典》的明确规定,要约是可以撤回的,但是要约撤回通知必须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到达,或者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如果要约撤回通知是在要约之后到达受要约人的,要约就不能撤回。在这种情况下,

    1,405 2022.04.15
  • 酒驾要如何处理 01:29
    酒驾要如何处理

    如果在检测时,每100毫升血液中超过了20毫克的酒精含量,就属于饮酒驾驶。在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对于酒驾规定了下面三种情况,分别处以不同的处罚: 第一,如果驾驶员为第一次酒驾的,之前没有因为酒驾受过处罚的,暂扣机动车驾驶证6个月,扣1

    1,383 2022.05.11
  • 违约合同如何处理 01:10
    违约合同如何处理

    合同违约的处理办法为: 1、继续履行。即双方当事人签订合同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构成违约,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要求对方承担继续履行合同债务的违约责任; 2、采取补救措施。双方当事人鉴定合同后,一方有违约行为,而合同中约定不明确无法判定违

    3,335 2022.04.15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