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请病假工资有标准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抑郁症是否可以请长病假在法律中没有明确规定,具体应当结合病情与用人单位的相关规定来确定。《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1、机关工作人员长期请抑郁症病假,合法的医疗期内,用人单位应予以准许的,超过医疗期仍不能上班的,用人单位可以提出解除合同的。 2、《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 (二)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可以请病假。病假规定: (一)机关工作人员患病应及时向主管领导请假,并递交病假条,由主管领导签字,报人事科备案。 (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患病应及时向单位领导请假,并递交病假条,由单位领导签字后,报办公室主管人事同志备案。 (三)工作人员病假期间工资待遇. 1、病假在两个月以内(不含公休节假日,下同)的,原工资照发。 2、病假超过两个月不足6个月的,从第3个月起按下列标准发给病假期间工资: (1)工作年限10年及以下的,发给本人基本工资的90%(按天计发,下同); (2)工作年限11年及以上的,原工资照发。 3、病假超过6个月的,从第7个月起按下列标准发给病假期间工资: (1)工作年限10年及以下的,发给本人基本工资的70%; (2)工作年限11年至20年的,发给本人基本工资的80%; (3)工作年限21年及以上的,发给本人基本工资的90%; 4、上述工作人员中享受省部级及以上劳动模范待遇的人员,其病假在6个月以内的,原工资照发;病假超过6个月的,从第7个月起,其病假期间工资可在相应工作年限计发病假工资基础上提高10%—15%,但最多不得超过本人原工资数额。
-
-
抑郁症工伤鉴定标准
抑郁症不是职业病,不能认定为工伤。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由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导致。抑郁症不是职业病,不能认定为工伤。
2020.04.12 712 -
-
抑郁症可以请病假吗?
《关于加强企业职工疾病休假管理,保障职工疾病休假期间生活的通知》规定,职工因病或非因工负伤连续休假在六个月内的,称为短期病假,超过六个月的,称为长期病假。员工因病或非因工伤休假日数按实际休假日数计算,
2021-11-15 15,340 -
抑郁症怎么请病假
机关工作人员长期请抑郁症病假,合法的医疗期内,用人单位应予以准许的,超过医疗期仍不能上班的,用人单位可以提出解除合同的。抑郁症怎么请病假2、《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
2022-07-14 15,340 -
抑郁症病假规定
抑郁症病假的规定: 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
2022-06-22 15,340 -
抑郁症可以休病假吗
我国法律上还没有精神类疾病休假的条例性规定。休假要看医生估计的治疗时间,还有你工作单位允许的请假时间,但是一般抑郁症治疗需要1-3个月的时间,很多抑郁症患者因为无法正常工作,都是要辞职养病的。因此,对
2022-07-15 15,340
-
01:06
抑郁症离婚补偿标准根据我国婚姻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一方因为婚姻患有抑郁症,或者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内患上抑郁症,都不属于法定的离婚赔偿或补偿的情形。换句话说,抑郁症不能要求对方支付离婚补偿或者离婚赔偿。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能够证明对方存在法定过错的行为,就可
2,539 2021.04.25 -
01:14
妻子有抑郁症能离婚吗离婚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协议离婚,一种是诉讼离婚。协议离婚是指,夫妻双方已经达成书面的离婚协议书,共同前往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手续,只要是自愿的,有没有抑郁症都可以协议离婚。 诉讼离婚指的是,夫妻双方感情确实已经破裂,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1,423 2022.04.17 -
01:10
对方有抑郁症怎么离婚抑郁症的病人可以通过登记离婚,也可以通过诉讼离婚的方式来离婚。首先,抑郁症病人并不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因此抑郁症的病人也可以亲自去办理离婚手续。实践中,不能够单独办理离婚手续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主要是指,不具备辨别事物能力、无法独立从事民事
3,324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