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离婚诉讼中子女抚养问题的处理方法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对涉外离婚后子女的抚养问题,应适用我国法律,按照我国婚姻法有关规定的精神,从切实保护子女权益,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成长出发,结合双方的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处理时,对有识别能力的子女,要事先征求并尊重其本人愿随父或母生活的意见。
《婚姻法》第36条,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我国法律规定,对于涉外离婚种涉及孩子抚养的问题,适用与被抚养人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 父母子女相互之间的扶养、夫妻相互之间的抚养以及其他有扶养关系的人之间的抚养,应当适用与被抚养人有最密切联系国家的法律。 这主要是从有利孩子健康成长以及与抚养人的感情培养方面进行的考虑。 抚养人和被抚养人的国籍、住所以及供养被抚养人的财产所在地,均可视为与被抚养人有最密切的关系。
如果孩子在两周岁以下,由于还处于哺乳期,一般有母亲抚养;如果孩子在两周岁以上,则其抚养权问题由夫妻双方协商进行确定,协商不成的由法院根据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原则判决;如果孩子在八周岁以上,则法院会参考孩子自己的意愿。
-
离婚诉讼中子女抚养问题怎么处理
离婚诉讼中子女抚养问题,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2021.03.26 267 -
离婚诉讼中如何处理子女抚养问题
如果孩子在两周岁以下,由于还处于哺乳期,一般有母亲抚养;如果孩子在两周岁以上,则其抚养权问题由夫妻双方协商进行确定,协商不成的由法院根据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原则判决;如果孩子在八周岁以上,则法院会参考孩子自己的意愿。
2021.01.15 120 -
离婚诉讼中子女抚养问题如何处理
离婚诉讼中的子女抚养问题首先应当由双方协商解决,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2021.04.26 133
-
关于涉外离婚诉讼中子女归谁抚养问题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你院1987年6月11日(87)浙法民他字19号请示报告收悉。 关于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加拿大籍华人姜伟明与中国公民陈科离婚一案有关子女归谁抚养的问题,经研究,我们认为,对
2021-09-30 15,340 -
涉外离婚子女抚养问题怎么处理
1、双方当事人就孩子的抚养问题进行协商,协商—致后签订抚养协议。 2、双方当事人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判决确定孩子的抚养权归属以及抚养费等。
2022-07-17 15,340 -
离婚诉讼中的子女抚养问题,如何处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603次会议讨论通过)及有关法律规定,应当按照如下原则
2021-05-29 15,340 -
离婚诉讼中如何处理子女抚养问题
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随父方生活:(1)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2)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3
2022-03-17 15,340
-
01:04
民法典离婚后孩子抚养权问题
民法典中有关夫妻双方离婚,孩子抚养权的规定主要是指,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的规定。根据第一千零八十四条,夫妻双方在解除婚姻关系的时候,需要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权归属问题作出安排。其中,双方可以协议处理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权归属问题,协议成功的,就可以签
1,176 2022.04.17 -
01:07
涉外离婚怎么争取孩子抚养权
涉外离婚争取孩子抚养权,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哺乳期的子女一般随母亲共同生活,因此孩子还在哺乳期的,女方一定要利用孩子的年龄优势争取抚养权; 2、两周岁以上的子女,想要主张子女抚养权的,应当举证证明具有优先直接抚养的条件,具有抚养能力;
541 2022.06.15 -
00:52
离婚后孩子成年还有抚养权问题吗
通常情况下,离婚后孩子已经成年,就不涉及到抚养权问题。因为父母是对未成年子女有抚养的义务。以及年满18周岁就已经是成年人,父母没有法定的抚养义务了。法律规定的两种超过18岁仍然需要父母支付抚养费的情况,第一是在接受高中甚至初中以及以下的教育
2,007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