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疑不诉有什么后果?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存疑不起诉的后果如下: 1.检察院会作出不起诉的决定后,会公开宣布,不起诉的决定书会被送达至被不起诉人和他的所在单位; 2.并且如果被不起诉人在押的,会立即予以释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五条 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法庭审判所必需的证据材料;认为可能存在本法第五十六条规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的,可以要求其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作出说明。 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对于需要补充侦查的,可以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也可以自行侦查。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补充侦查完毕。 补充侦查以二次为限。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检察院后,人民检察院重新计算审查起诉期限。对于二次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存疑不起诉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三类不起诉情形中的一种,是现代刑法“有利被告”思想和诉讼经济原则的具体体现。其适用的对象是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由于作存疑不起诉处理的案件会涉及到具体的刑法罪名,人们通常将这类案件称之为“疑罪”。存疑不起诉,关键在于如何准确认识和把握疑罪。这是司法实践中分歧较大的问题,也是现实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它关系到能否正确贯彻疑罪从无的诉讼原则,关系到办案质量和司法公正。存疑不诉的后果在于检察机关决定“存疑不起诉”,是因为不能确定犯罪嫌疑人构成犯罪和需要追究刑事责任,而对案件侦查终结作出终止或者终结的决定。实质上是人民检察院通过刑事诉讼法赋予的侦查手段,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刑事侦查,无法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犯罪事实而作出的最终确认。存疑不起诉并不是绝对不起诉,如果在之后发现了新的证据,这个时候是可以进行起诉的。
-
存疑不起诉与绝对不起诉有什么区别
1、绝对不起诉人民检察院没有自由裁量权,只要具有刑诉法第15条规定的情形,只能作出不起诉; 2、作出绝对不起诉的原因是不应或无法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即人民检察院没有或丧失追诉权。 3、依据的法律规定也不一样,前者依据的是证据方面的规定
2020.04.01 294 -
存疑不起诉有记录吗
存疑不起诉不会有犯罪记录。犯罪记录只能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但是如果确实构成犯罪的,人民法院判决生效后,会有犯罪记录。存疑不起诉说明行为人并未被法院定罪,也就是无罪之人,自然是没有案底的。检察院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对当事人不起诉是保障人权的体
2020.12.25 341
-
存疑不诉有什么后果
存疑不起诉的后果如下: 1.检察院会作出不起诉的决定后,会公开宣布,不起诉的决定书会被送达至被不起诉人和他的所在单位; 2.并且如果被不起诉人在押的,会立即予以释放。
2022-05-16 15,340 -
存疑不起诉有什么后果?
存疑不起诉的后果是检察院会撤案,但在发现新的证据,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提起公诉。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405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71条第四款规定决定不起诉的,在发现新的证据
2021-08-11 15,340 -
存疑不起诉,有什么后果?
存疑不诉的后果在于检察机关决定“存疑不起诉”,是因为不能确定犯罪嫌疑人构成犯罪和需要追究刑事责任,而对案件侦查终结作出终止或者终结的决定。实质上是人民检察院通过刑事诉讼法赋予的侦查手段,对犯罪嫌疑人进
2021-04-16 15,340 -
存疑不起诉的后果是什么?
存疑不诉的后果在于检察机关决定“存疑不起诉”,是因为不能确定犯罪嫌疑人构成犯罪和需要追究刑事责任,而对案件侦查终结作出终止或者终结的决定。实质上是人民检察院通过刑事诉讼法赋予的侦查手段,对犯罪嫌疑人进
2021-09-30 15,340
-
00:55
离婚不告诉单位有什么后果
离婚不告诉单位没有后果。离婚本来就属于夫妻双方的事,除了军婚离婚需要征得军人同意外,其他离婚方式,都可以由夫妻双方自主决定。我国不仅保护男女之间的结婚权,也保护男女之间的离婚权,这属于夫妻之间的个人权利,单位无权插手与干预,也不得以离婚未告
4,712 2022.05.11 -
01:40
欠钱不还被起诉会有什么后果
欠钱不还被告上法庭的,法院会根据所提交的相关证据作出相应的判决,欠钱人要还清欠款,在法院判决后,在履行期限内欠钱人仍然拒绝不还的,原告可以直接至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会依法查封、冻结被执行人的财产,如果被执行人有能力履行却拒绝不履行的,法院
6,085 2022.04.17 -
00:57
民事诉讼被告不出庭有什么后果
民事诉讼被告不出庭,一般有以下的两个后果,具体如下:1、如果被告拒不到庭应诉,也就意味着被告已经放弃了为自己辩护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作出缺席审理,甚至还可以作出缺席判决;2、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可以征得双方当事人的同意,进行调解
4,890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