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申请法律援助的条件是哪些呢?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公民申请法律援助的条件有: 1、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 2、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3、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等。 对于上述事项,当事人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对象是指具备获得法律援助的资格条件并实际获得法律援助的人。具备获得法律援助的资格条件是: (一)具备以下条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可申请法律援助: 1、有充分理由证明为保障自己合法权益需要帮助; 2、确因经济困难,无能力或无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 (二)盲、聋、哑和未成年人为刑事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没有委托辩护律师的,应当获得法律援助。 其他残疾人、老年人为刑事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因经济困难没有能力聘请辩护律师的,可以获得法律援助。 可能被判处死刑的刑事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律师的,应当获得法律援助。 (三)刑事案件中外国籍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指定律师辩护的,可以获得法律援助。 (四)经审查批准的法律援助申请人或符合条件、接受人民法院指定的刑事被告人、嫌疑人为受援人。在法律援助过程中,受援人可以了解为其提供法律援助活动的进展情况;受援人有事实证明法律援助承办人员未适当履行职责的,可以要求更换承办人。 (五)受援人因所需援助案件或事项的解决而获得较大利益时,应当向法律援助机构支付服务费用。
-
法律援助申请条件有哪些?
办理法律援助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确因经济困难、无能力或无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 2、有充分理由证明为保障自己合法权益需要帮助; 3、盲、聋、哑和未成年人为刑事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等等。
2020.01.19 723 -
法律援助申请条件有哪些
公民有下列事项,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一)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 (二)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 (四)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 (五)请求支付劳动报
2020.04.09 168 -
申请法律援助有哪些条件?
申请法律援助的条件有以下这些: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本人及其近亲属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没有委托辩
2020.02.19 296
-
申请法律援助条件有哪些呢?
(一)申请法律援助的条件1、有事实证明为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需要法律援助的;2、因经济困难,无能力或者无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经济困难的标准参照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执行);3、盲、聋
2022-04-25 15,340 -
离婚申请法律援助条件
当然可以的。法律援助的规定就有离婚案件范围:法律援助范围:第八条:“8、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或者遗弃、对方重婚或者配偶与他人同居的受害方要求离婚的;” 1、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 2、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
2022-07-20 15,340 -
离婚案件申请法律援助的条件是哪些,怎么申请
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或者遗弃要求变更或者解除收养、监护关系的; 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或者遗弃、对方重婚或者配偶与他人同居的受害方要求离婚的; 因被刑事立案侦查、提起公诉而请求法律咨询、代理、辩护的;
2022-08-05 15,340 -
法律援助律师申请条件是哪些?
法律援助范围 第十条公民对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项,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一)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 (二)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请求发
2022-07-29 15,340
-
00:56
法律援助在哪里申请
法律援助在司法局申请。公民对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项,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请求支付
4,624 2022.05.11 -
01:01
怎么申请免费的法律援助
申请免费的法律援助的条件如下: 1、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 2、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3、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 4、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 5、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 6、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
4,945 2022.04.17 -
00:57
申请法律援助打官司是免费的吗
申请法律援助打官司是免费的。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的律师,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人,给予无偿提供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申请法律援助是不需要费用。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
2,70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