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之后新生效二审适用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依据“从旧兼从轻”原则适用刑法我国刑法一个重要原则是从旧兼从轻原则。如果一审判决后新的刑法条款生效,二审判决是否适用新刑法要看是否对被告人有利,如果有利,适用新刑法;如果不利,适用原刑法。刑法第十二条【从旧兼从轻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本法施行以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生效判决,继续有效。从旧兼从轻原则是一个刑法适用原则,指除了对非犯罪化(除罪化)、弱化惩罚或有利于行为人的规定之外,刑法不得有溯及既往的效力。二、“从旧兼从轻”原则具体说明首先,当遇到一个人的犯罪是在新刑法颁布以前,此时要考虑的是先适用旧刑法,即行为时的法律规定(从旧)。其次考虑,如果是适用新的刑法更有利于被告人的话,如不认为是犯罪,或者是新刑法处罚较轻的话,则应该对被告人使用新刑法。其次,如果是适用旧法更有利于被告人的话,如旧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是旧法规定的刑罚更轻时则对被告人适用旧法。最后,根据每个案件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适用旧法还是新法,既所谓的“从旧兼从轻”原则。“从旧兼从轻”原则是我国处理各种法律问题的一项基本原则,除了刑法适用外,其他涉及到的法律问题也都适用“从旧兼从轻”原则。我国现时期主要采取从旧兼从轻原则,在特殊情况下采用溯及既往的原则。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出一审之后新刑法生效二审适用是主要要看是否对被告有利,如果有利,适用新刑法,如果不利,适用原刑法。法律也是需要跟上时代的脚步,需要日新月异,所以会出现新旧法律的区分,广大人民群众也是需要不定时的了解法律,这对保障自己的权利和权益都是相关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撤诉之后,当事人仍然可以同一事实同一理由起诉。和解在法律上的含义就是指双方不通过法院而达成了协议,所以签和解.再次进行审理所适用的程序、辩论、调解。
-
二审终审一审判决生效吗
二审终止审理,一审判决生效。当事人在二审期间达成诉讼外和解协议后撤诉的,当事人双方应当依约履行。一方当事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和解协议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执行一审生效判决。 哪些情形,经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定不予执行 1
2022.09.27 1,400 -
-
-
二审判决之前一审生效吗
维持原判是一审生效。 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审理,按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的形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 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适用法律
2021-11-17 15,340 -
一审已判,二审在刑法修订之后的。是否适用新法?
我国刑事司法原则是“从旧兼从轻原则”与“溯及既往的原则”,如果是诉讼程序中的未判决罪犯或犯罪嫌疑人有新法出台并生效,本着有利于被告人角度选择性适用法律。即一般是适用犯罪行为实施时的刑法,只有在新刑法修
2022-10-19 15,340 -
一审判决生效后一审还会生效吗二审判决
关于一审判决生效的回答为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双方当事人对一审民事判决书有提出上诉的权利,一审民事判决书因此而不立即发生法律效力,而是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处于效力待定的状态。双方当事人中有一方当事人
2022-08-29 15,340 -
二审撤诉一审生效吗
在上诉、抗诉期满前撤回上诉、抗诉的,第一审判决、裁定在上诉、抗诉期满之日起生效。在上诉、抗诉期满后要求撤回上诉、抗诉,第二审人民法院裁定准许的,第一审判决、裁定应当自第二审裁定书送达上诉人或者抗诉机关
2022-10-12 15,340
-
01:04
一审二审三审四审一共可以几审一审二审三审四审一共可以二审。我国实行二审终审制,一共可以到二审。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两审终审制是法院审理案件的一种审级制度,指一个案件需经两级法院审判后方可宣告终结
16,128 2022.05.11 -
00:53
二审判决书生效时间二审判决是生效判决,但是并没有明确具体的生效时间。对于一审,一般是从判决送达的那天起,十五天里为上诉期,过了十五天没有上诉的判决就生效了。但是二审判决作为终审的判决,并不会有上诉期,二审判决什么时候生效没有明文规定。通常对于二审当庭宣判的,
2,131 2022.05.13 -
01:04
一审二审重审再审流程图民事诉讼法关于一审二审再审的规定如下: 1、一审审限一般6个月; 2、人民法院审理二审民事案件一律适用普通程序,针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审限为3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针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审限为30天,不能延长; 3、再审案
5,32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