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借款合同无效,法律上有哪些规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借款合同无效的情况有,合同是由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是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订立的;以及合同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而导致无效的等情况。
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四十六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第一百五十三条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四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借款合同无效如下:借条违反利率规定,利息为高利贷,利息条款为无效条款,超出部分不受保护;借条主体是自然人,自然人行为能力存在瑕疵,借条的效力存在瑕疵;借据关系,贷款人知道借款人是为非法活动而借款,合同无效;企业之间相互借款的贷款人或名为合资企业,实际是借款人尚未取得约定利息的;非法使用的贷款合同无效。
借款最好签订合同,而且最好采取书面形式,日后万一发生纠纷有书面合同的容易举证。当然法律对于借款是否签订合同并没有强制性规定。
-
哪些情况下借款合同无效
企业借款担保合同无效的情形有: 一、公司董事、经理私自所为的担保无效。公司董事、经理违反《公司法》的规定,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东、或者是其他个人债务提供担保的,担保合同无效。 二、欺诈、胁迫、恶意串通造成的担保合同无效。 三、以禁止流通物
2021.04.05 124 -
什么情况借款合同无效?
根据法律规定,合同无效的情况包括: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2.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4.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
2021.04.21 235 -
借款一定要签合同吗,借款合同无效的情况有哪些
借款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有: 1.借贷进行非法活动。出借人明知借款人是为了进行非法活动而借款的,其借贷关系不受法律保护。 2.非法金融业务活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变相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非法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票据贴现、资金拆借、信托投资
2021.02.25 117
-
无效借款合同情况有哪些
按照我国法律的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民间无效借款合同无效:1、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给借款人,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2、以向其他企业借贷或者向本单位职工集资取得的资金又转
2022-07-10 15,340 -
法律上有哪些情况下合同无效的情况
对于合同已经履行完毕,或者绝大部分已经履行完毕,标的物又符合行业标准或约定标准可供利用的,该合同无效后处理就不应再适用返还原则,而应当折价返还。对于返还标的物导致显失公平的,应将此情形视为不能返还财产
2022-12-19 15,340 -
借款合同无效的情况有哪些
借款合同无效的条件是: 1、订立合同内容不合法,比如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的; 2、意思表示不真实; 3、订立合同主体不合格,如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2022-05-17 15,340 -
借款合同有效无效的情况有哪些
借款最好签订合同,而且最好采取书面形式,日后万一发生纠纷有书面合同的容易举证。当然法律对于借款是否签订合同并没有强制性规定。借款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是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借款合同的内容一
2022-11-07 15,340
-
01:08
借款合同无效的情形有哪些
根据我国相关司法解释可以知道,如果借款合同存在下面几种情形之一的,借款合同就属于无效合同: 第一,出借人是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给借款人,并且借款人事先知情或者应当知情。因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出借人的资金必须来源于自己合法收入,禁止
1,616 2022.04.15 -
01:24
合同法定代理无效的情况有哪些
合同代理无效的情况如下: 1、被代理人没有进行追认无权代理人订立的合同; 2、代理人以被代理的人名义同自己签订的合同; 3、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同自己代理的其他人签订的合同; 4、代理人他人签订合同损害了被代理人的利益。 代理合同的法律责
733 2022.05.27 -
01:20
合同法关于合同无效有哪些规定
我国合同法关于合同无效的规定,主要是合同法第52条到第59条。其中,合同法第52条以及第53条主要规定了合同无效的情形。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包括了以下情形:1、一方实施欺诈、胁迫的行为,从而订立合同,同时损害了国家利
6,773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