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南通陪产假一般是多少钱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正常产假98天,符合地方规定的,最多可休128天。法律规定:《江苏省女职工劳动保护法》第十条女职工的产假不得少于九十天。其中产前休假15天。难产的情况下,增加产假15天的多胞胎生孩子的情况下,每次生孩子,增加产假15天。怀孕3个月以内流产的女职工,根据医疗机构的证明,给予20~30天的产假3个月以上7个月以下的产假42天以上的产假90天。产假到期恢复工作时,允许有一到两周的时间逐步恢复原定额的工作量。《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生育前可休15天产假困难,生育增加15天产假的多胞胎,每人生育1个婴儿,增加15天产假。女职工怀孕不到4个月流产的,怀孕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的产假。
《江苏省女职工劳动保护法》第十条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国家没有关于陪产假的统一法律规定,各省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制定相应的政策,多数省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条例》中规定男方陪产假一般是7天,晚婚晚育可延长至10天。女职工正常享有98天产假,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延长产假。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男的陪产假最短的有7天,最长的则有1个月之久,多数地区的陪产假为15天。陪产假具体要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实际规定,并且各地的陪产假都有不同的规定。
-
男士陪产假一般是多少天
男士陪产假一般是7到15天。国家没有统一规定男士陪产假天数,各省、直辖市都有各自的规定。职工实行晚婚的,在法定婚假的基础上增加婚假二十天;实行晚育的,在法定产假的基础上增加产假十五天,同时给予男方护理假十天。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
2022.04.06 925 -
一般公司陪产假是多少天
目前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没有对于陪产假的规定,具体的陪产假天数需要结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实际规定。例如北京市,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的女职工,按规定生育的,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享受生育奖励假三十天,其配偶享受陪产假十
2020.11.30 662 -
南宁陪产假多少天
女职工在生育期间可享受98天产假(产假98天是包括双休日和国定假日的),其中产前休假15天;难产增加产假15天;多胞胎中每多一个婴儿可增加15天。如果女职工怀孕不足4个月流产,可享受15天产假;怀孕4个月之后流产,可享受42天产假。也就是说
2020.08.06 381
-
请问陪产假一般是多少天?
第一、上海陪产假规定多少天 第二十四条男年满二十五周岁初次结婚为晚婚。女年满二十三周岁初次结婚为晚婚。已婚妇女生育第一个子女时,年满二十四周岁的,为晚育。 第三十三条晚婚的公民,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外
2022-07-05 15,340 -
河南陪产假一般多少天
三十天。依法办理婚姻登记的夫妻,除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婚假十八日,参加婚前医学检查的,再增加婚假七日;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除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产假三个月,给予其配偶护理假一个月;婚假、
2022-05-14 15,340 -
湖南陪产假一般多少天?
湖南省计生政策是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位子女。 夫妻生育二孩子女的,不需要办理审批手续和准生证,实行免费登记服务制度,符合法定生育条件的夫妻,男方享有护理假20天,护理假视为出勤。
2022-08-17 15,340 -
产假陪产假一般是多少天
法定产假几个月?法定产假为98天,难产的增加15天,具体看下面: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
2022-04-18 15,340
-
00:59
诉讼费一般是多少钱
诉讼费用根据案件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具体如下: 1、如果是财产纠纷,无财产争议的,诉讼费为每件50元; 2、如果是婚姻纠纷,无财产争议的,诉讼费为每件交纳50元至300元; 3、如果是劳动纠纷,无财产争议的,诉讼费为每件交纳10元。诉讼费用,
22,681 2022.04.17 -
00:53
车祸骨裂一般赔多少钱
车祸骨裂赔多少钱要根据伤者的具体损失、是否能构成伤残等情况来分析。当事人因交通事故而受伤的,应根据事故责任来向对方主张赔偿,主要的赔偿项目有: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营养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住宿费等。如果构成伤残的,则来可以根据伤残
2,111 2022.04.17 -
00:51
一般五险一金交多少钱一个月
五险一金的缴纳基数是以工资总额为标准的,个人缴纳社保的缴费基数各地不同,而且不同工作其具体的每一项具体险种的缴纳额度也不相同。 具体金额要看各地的情况。各地的缴纳基数一般有多种档次,有一个下限和最高的上限,根据实际状况选择基数缴纳。 缴费基
49,347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