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则关于担保人的规定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具有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公民,可以作保证人。 2、国家机关不得为保证人,但经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的除外。 3、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为保证人。 4、同一债务有两个以上保证人的,保证人应当按照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份额,承担保证责任。没有约定保证份额的,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债权人可以要求任何一个保证人承担全部保证责任,保证人都负有担保全部债权实现的义务。已经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有权向债务人追偿,或者要求承担连带责任的其他保证人清偿其应当承担的份额。
根据《民法典》第683条规定:以公益为目的的非营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不得为保证人。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民法典规定法人解散的规定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人解散:1.法人章程规定的存续期间届满或者法人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2.法人的权力机构决议解散;3.因法人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等等。
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具有如下特征: 1.法人是集合性主体,法人是人的集合体与财产的集合体的有机统一; 2.法人拥有独立的财产; 3.法人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4.法人具有独立的人格,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参加民事活动。
-
民法总则规定关于营利法人的设立有哪些
(1)营利法人经依法登记成立。依法设立的营利法人,由登记机关发给营利法人营业执照。营业执照签发日期为营利法人的成立日期。 (2)设立营利法人应当依法制定法人章程。 (3)营利法人应当设权力机构。权力机构行使修改法人章程,选举或者更换执行机构
2021.03.07 469 -
民法总则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有哪些?
民法总则关于诉讼时效的具体规则是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
2021.01.18 185 -
民法总则关于宣告死亡的规定有哪些
关于宣告死亡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宣告公民死亡的条件: 1、必须存在公民下落不明的事实。 2、公民下落不明必须达到法定期限。 3、有利害关系人提出书面申请。 4、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对案件有管辖权。 二、公告期:人民法院受理宣告死亡案
2021.01.26 360
-
民法总则有关于担保合同的规定吗
有。 《民法典》(于2021.1.1实行)第三百八十八条规定:设立担保物权,应当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订立担保合同。担保合同包括抵押合同、质押合同和其他具有担保功能的合同。担保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
2022-06-11 15,340 -
民法总则关于个人信息的规定有哪些?
第一百一十一条【个人信息权】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
2021-10-01 15,340 -
民法总则关于姓名的规定有哪些
在《民法典》中关于姓名权的规定有,对于自然人享有姓名权,从而有权依法决定、使用、或者是变更,也可以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前提是不能违背法律的规定,这样才能获得保护。
2023-08-22 15,340 -
民法总则关于离婚有哪些规定
离婚分为诉讼离婚和登记离婚。 1、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2022-11-24 15,340
-
01:20
民法典关于房产继承的规定有哪些
民法典并未直接指出房产继承这一种继承方式。民法典主要规定了法定继承以及遗嘱继承这两种继承方式。但是关于房产继承,当事人当事人可以依据以下主要的法律条文来作出判断:首先,根据我国民法典第1122条的规定,遗产是自然人死亡的时候,遗留下来的个人
3,175 2022.04.15 -
01:03
民法典关于合同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关于合同的规定,具体如下: 1、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有关该身份关系的法律规定。没有规定的,可以根据其性质参照适用的法律规定; 2、依法成立的
8,365 2022.04.17 -
01:18
刑事诉讼法关于立案有哪些相关规定
刑事诉讼法关于立案的规定如下: 1、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 2、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被害人对侵犯
2,233 2022.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