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持有国家绝密资料罪的行为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非法持有国家绝密资料罪构成要件精选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保守秘密制度;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绝密物品,拒不说明来源与用途的行为; 3、主体要件,主体为年满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4、主观要件,主观方面为故意。 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二条:以窃取、刺探、收买方法,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绝密、机密的文件、资料或者其他物品,拒不说明来源与用途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非法持有国家绝密资料罪处罚:拒不说明来源与用途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拘役最长为六个月,管制最长为两年。本罪指的绝密资料是指国家秘密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
非法持有国家绝密资料罪的构成条件: 1、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2、本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 3、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保守秘密制度; 4、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绝密、机密的文件资料或者其他物品,拒不说明来源与用途的行为。 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二条第二款规定,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绝密、机密的文件、资料或者其他物品,拒不说明来源与用途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
非法持有国家绝密资料罪怎么构成的?
非法持有国家绝密资料罪是由以下要件构成的: 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保守秘密制度。 2、行为人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绝密的资料,却拒不说明来源与用途。 3、行为人是年满十六周岁并具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包括中国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 4、在主观方
2020.06.15 128 -
非法持有国家绝密资料罪的量刑标准
行为人构成非法持有国家绝密资料罪的,依法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本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l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020.10.19 97 -
构成非法持有国家绝密资料罪的要件?
非法持有国家绝密资料罪的构成要件: 1、主体是年满l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包括中国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 2、客体是国家的保守秘密制度; 3、主观上是直接故意; 4、客观上是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绝密、机密的文件资料或者其他物品,拒
2020.03.09 87
-
非法持有国家绝密资料罪有哪些行为
1、客体要件 本罪的客体是国家的保守秘密制度。本罪的犯罪对象仅限于属于国家绝密级和机密级的秘密的物品。 2、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绝密、机密的文件资料或者其他物品,拒不说明来源
2022-11-03 15,340 -
非法持有国家绝密资料罪
非法持有国家绝密资料罪构成要件精选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保守秘密制度;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绝密物品,拒不说明来源与用途的行为; 3、主体要件,主体为年满
2022-11-04 15,340 -
非法持有国家绝密资料罪构成
客体要件。本罪的对象是国家的保守秘密制度。本罪的犯罪对象仅限于国家绝密级和机密级的秘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国家秘密级别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绝密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
2021-10-09 15,340 -
非法持有国家绝密资料罪量刑
客体要件。本罪的对象是国家的保守秘密制度。本罪的犯罪对象仅限于国家绝密级和机密级的秘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国家秘密级别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绝密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
2021-10-09 15,340
-
00:53
原始国家秘密和派生国家秘密的区别
原始国家秘密和派生国家秘密的区别如下:原始秘密强调的是对机关单位来说,某一具体的国家秘密事项是初次产生,在此之前该机关单位或者其他机关单位没有确定该事项属于国家秘密。而派生秘密则是针对的已定密事项,是对已定密事项进行使用,处理,加工后形成的
7,099 2022.05.11 -
01:07
非法行医的行为有哪些
非法行医,指的是没有医生执业资格证却从事医务诊疗活动,包括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活动的、或者擅自开业从事诊疗活动;如果有医生执业资格证但没有取得开业执照行医的,不属上述所称的非法行医。 司法解释规定,非法行医的行为有: 1、没有取得医生职业资
1,639 2022.04.15 -
01:30
什么是非法集资行为
一般情况下,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国家相关金融法律、法规,通过不正当的渠道,向社会不特定公众(含个人和单位)吸取资金的行为,且又同时具有如下情况的,就有可能被认定为非法集资: 1、未经过有关部门批准或者借以经营形式吸收资金。 2、通过媒体、
3,70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