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犯罪能取保候审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可以。涉嫌职务犯罪和其他刑事犯罪一样,只要符合取保候审条件就可以办理取保候审。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可以。符合以下条件就可取保候审: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3、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职务犯罪跟其他罪名一样,只要符合我国相关规定,就可以办理取保候审,如犯罪的人可能被判处管制或者拘役,有期徒刑,但对社会不造成危险性的,可以办理取保候审,像是在哺育小孩的妇女,有生活不能自理,重大疾病婴儿的妇女可以办理取保候审。
-
职务犯罪能做取保候审吗?
职务犯罪符合取保条件的可以取保。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
2020.12.17 144 -
职务犯罪能办理取保候审吗?
职务犯罪可以取保。涉嫌职务犯罪和其他刑事犯罪一样,只要符合取保候审条件就可以办理取保候审。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实施的贪污、受贿、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侵犯公民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管理职能,依照刑法规定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
2020.07.28 192
-
职务犯罪能否取保候审
一、职务犯罪可不可以适用取保候审,要看犯罪嫌疑人的是否具有社会危害性,刑罚严不严重。符合条件就可以适用取保候审。 二、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
2022-06-25 15,340 -
职务犯罪立案后能取保候审吗
与其他刑事犯罪一样,只要符合取保候审条件,就可以办理取保候审。《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以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021-12-09 15,340 -
有职务犯罪前科能取保候审吗
只要是符合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都可以申请办理取保候审,法律对罪名没有限制。职务侵占也是如此。 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
2022-04-25 15,340 -
职务犯罪,取保候审能否判刑
取保候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在我国,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责令某些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随传随到的强制措施。由公安机关执行。
2022-07-31 15,340
-
01:15
累犯能否取保候审
累犯不能取保候审。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对累犯,犯罪集团的主犯,以自伤、自残办法逃避侦查的犯罪嫌疑人,严重暴力犯罪以及其他严重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不得取保候审。取保候审的办理程序如下: 1、取保候审的申请,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
679 2022.07.06 -
01:26
职务侵占28万被逮捕能取保候审吗
触犯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可以取保候审,具体要看是否满足取保候审的条件。符合以下四个条件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1、行为人可能会被判处管制、拘役又或者是独立适用附加刑;2、行为人的社会危险性和人身危险性小,虽然可
1,100 2022.04.17 -
01:48
强奸罪能取保候审吗
涉嫌强奸罪的行为人,在符合取保候审适用条件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被取保候审。 强奸罪,是指违背妇女意志,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行与妇女发生性交的行为,或者故意与不满14周岁的幼女发生性关系的行为。取保候审作为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是指在司法
615 2022.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