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虚假诉讼如何处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首先说明以下,以虚假事实提起行政诉讼,不构成虚假诉讼罪。理由很简单,法律明确规定虚假诉讼罪,针对的是民事诉讼。 其次,法院一经发现故意以虚假事实提起民事的,可以裁定或者裁定驳回诉讼及请求。 再次,对于诉讼人主观恶意较大,严重干扰司法公正和审判秩序的,法院可以做出一万元以下罚款或者十五日以下拘留的决定。 第四,以虚假事实提起行政诉讼,根据其诉讼请求不同,情节严重的可以构成其他犯罪,将被追究刑事责任。例如:诈骗等等。 第五,从虚假事实的来源方面看,如果其他人帮助捏造、篡改、隐匿事实的,也将被训诫、责令具结悔过,甚至罚款或者拘留。 第六,诉讼提起人没有主观恶意,提供的虚假事实如果是因认识而引起的,一般不会处罚,但诉讼请求将被驳回。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虚假诉讼行为,降低了司法公信力,将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从重处罚,妨害司法秩序,都可能成为虚假诉讼罪的构成主体,同时也损害了司法权威和公正,与他人共同实施虚假诉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行政诉讼中虚假诉讼,事实认定不清,主体错误的,由人民法院裁定驳回诉讼请求,情节严重的,将会被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刑法》中规定的虚假诉讼罪明文规定只适用于民事诉讼的范畴,对于主观恶意较大的虚假诉讼可以以诈骗罪等相关罪名对其进行认定。
-
行政诉讼诉讼虚假的如何处理
行政诉讼是虚假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构成虚假诉讼罪,需要定罪量刑,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一般情节,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0.10.28 172 -
虚假行政诉讼如何处理
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虚假诉讼行为,降低了司法公信力,将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从重处罚,妨害司法秩序,都可能成为虚假诉讼罪的构成主体,同时也损害了司法权威和公正,与他人共同
2020.04.09 149 -
行政诉讼中虚假诉讼适用如何处理
首先说明以下,以虚假事实提起行政诉讼,不构成虚假诉讼罪。理由很简单,法律明确规定虚假诉讼罪,针对的是民事诉讼。其次,法院一经发现故意以虚假事实提起民事的,可以裁定或者裁定驳回诉讼及请求。再次,对于诉讼人主观恶意较大,严重干扰司法公正和审判秩
2022.09.03 252
-
行政诉讼是虚假诉讼如何处理
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虚假诉讼行为,降低了司法公信力,将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从重处罚,妨害司法秩序,都可能成为虚假诉讼罪的构成主体
2022-07-24 15,340 -
行政诉讼虚假诉讼应如何处理
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虚假诉讼行为,降低了司法公信力,将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从重处罚,妨害司法秩序,都可能成为虚假诉讼罪的构成主体
2023-03-04 15,340 -
行政诉讼中虚假诉讼如何处理
首先说明一下,以虚假事实提起行政诉讼,不构成虚假诉讼罪。理由很简单,法律明确规定虚假诉讼罪,针对的是民事诉讼。 其次,法院一经发现故意以虚假事实提起民事的,可以裁定或者裁定驳回诉讼及请求。 再次,对于
2023-02-22 15,340 -
虚假行政诉讼如何处理
一般情节,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行政诉讼是虚假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构成虚假诉讼罪,需要定罪量刑,
2022-05-14 15,340
-
01:01
虚假诉讼如何处理
对于虚假诉讼,法院应当驳回其诉讼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虚假诉讼是指,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或恶意调解,妨害司法秩序或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对于情节较轻,危害性不大的虚假诉讼,
3,775 2022.04.15 -
01:10
虚假诉讼罪如何报案
虚假诉讼罪,指的是民事诉讼案件中的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时,所依据的事实是捏造的,其行为严重侵害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或妨害司法秩序,构成犯罪。 由于虚假诉讼发生在民事诉讼案件中,所以,发现虚假诉讼罪时,最直接的报案方式是向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报案。报
3,908 2022.05.11 -
01:19
如何提起拆迁行政诉讼
提起拆迁行政诉讼的流程如下: 1、向法院递交起诉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起诉人应当在知道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个月内起诉。起诉书载明原被告信息,诉讼请求以及事实和理由的起诉状交由人民法院以供审查; 2、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
735 2023.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