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期徒刑判多久期限怎么计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无期徒刑是介于有期徒刑和死刑之间的一种严厉的刑罚。无期徒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并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无期徒刑的刑期从判决宣判之日起计算,判决宣判前先行羁押的日期不能折抵刑期,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后,执行有期徒刑,先行羁押的日期也不予折抵刑期。 无期徒刑的罪犯在实际执行中,被判决无期徒刑一定会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一般自判决之日起两年后会被减刑,根据具体表现可减刑为13--20年有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3--5年。在以后的服刑过程根据他的改造表现中还会减刑,但根据刑法的规定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10年。在实际执行中,无期徒刑的罪犯一般要服刑12--14年。无期徒刑含义就是没有期限的刑罚,但我国犯人一般表现良好的话无期徒刑会获得减刑,变成有期徒刑,考虑到我国有期徒刑的最长刑期为20年,数罪并罚可以到25年,所以我国无期徒刑变成有期徒刑往往刑期是25年。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无期徒刑改判有期一般表现良好会减刑为18-20年有期徒刑;如有立功表现,可减刑至15年有期徒刑;如有重大立功,则最多可减刑至13年有期徒刑。减刑条件与限度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
无期徒刑的刑期自判决之日起计算。判决前拘留日期不能抵消刑期。无期减为有期后,执行有期,拘留日期不抵消刑期。根据规定,被判无期的犯罪分子在监狱或其他地方执行。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过程中,认罪伏法、接受教育、改造,有悔改立功,可减刑,从无期减为有期。
-
无期徒刑的刑期从有期徒刑怎么计算?
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裁定减刑之日起计算。 对于犯罪分子的减刑,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 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确有悔改或者立功事实的,裁定予以减刑。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减刑。
2020.06.26 204 -
无期徒刑的期限是多久?
无期徒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的刑罚方法。所以,无期徒刑不存在期限问题。但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十三年。
2020.12.27 201 -
无期徒刑监外执行的期限怎么计算
无期徒刑监外执行的期限的计算是从判决宣判之日起计算,判决宣判前先行羁押的日期不能折抵刑期,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后,执行有期徒刑,先行羁押的日期也不予折抵刑期。
2020.07.11 140
-
有期徒刑加无期徒刑怎么计算
刑法第六十九条【判决宣告前一人犯数罪的并罚】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
2022-03-16 15,340 -
无期徒刑期限是多少久
无期徒刑是没有期限的,从字面上理解,无期徒刑就是不限时长的关押,是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并强迫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但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的表现符合法定条件的,可以适用减刑。无期徒刑减刑
2022-06-18 15,340 -
无期徒刑假释期限多久
无期徒刑假释期限是10年,从假释之日起计算。被宣告假释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二)按照监督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监督机关关于会客的规
2022-05-16 15,340 -
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刑期怎么计算
1、《刑法》第八十条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裁定减刑之日起计算。根据本条规定,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裁定减为有期徒刑,其有期徒刑的服刑日期,应当从人民法院裁定减刑之日起计算。裁定减刑之日,即
2022-05-17 15,340
-
01:02
无期徒刑一般是多久
被判处无期徒刑,一般是不少于13年。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一般无重大违规的,在服刑两年后开始减刑。无期徒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并强迫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无期徒刑减刑有如下情形,无期徒刑罪犯在执行期间,如果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
745 2022.04.25 -
01:12
无期徒刑的期限是多长时间
无期徒刑的期限是十三年至无期限服刑。 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监狱或者其他执行场所执行;凡有劳动能力的,都应当参加劳动,接受教育和改造。无期徒刑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低于十三年。 无期徒刑,是剥夺罪犯终身自由的刑罚,是对严
1,707 2022.04.25 -
01:18
无期徒刑假释考验期是多久
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假释考验期限是十年。被宣告假释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2、按照监督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3、遵守监督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4、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
675 2022.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