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约金高怎么解决?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如果当事人以约定的违约金高于造成的损失为由向法院或仲裁机构提出减少违约金的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应当进行审查,当事人应当证明实际损失。约定违约金高于造成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适当减少。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违约金】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违约金过高或过低的处理方式具体是协议优先,协商不成的,向法院或仲裁机构提出申请。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
如果违约金约定过高,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适当调整。违约金是由当事人约定的或者由法律直接规定的,在违约方不履行合同时偿付给守约方的一定数额的货币。在民法典合同编及其相关解释中给出了明确的规定,违约金的上限不可以超过造成损失的百分之三十。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
违约金过高如何解决
违约金过高应按下列方式进行处理: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提出申请,要求根据违约情况予以适当减少约定的违约金。法律规定违约金的具体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低于或者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
2021.01.21 105 -
逾期交房违约金过高怎么解决
逾期交房违约金过高,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减少。当事人以约定的违约金过高为由请求减少的,应当以违约金超过造成的损失30%为标准适当减少;当事人以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为由请求增加的,应当以违约造成的损失确定违约金数额。
2021.03.06 138 -
买卖合同违约金过高怎样解决
首先,买卖合同违约金过高的认定标准超过造成损失的30%,即只有约定的违约金金额低于造成损失的30%,才能受到法律保护。如果超过30%,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要求适当减少。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履行情况、当事人的过错程
2022.06.17 356
-
违约金过高怎么解决
违约金过高,可以和对方协商,减少违约金;对方不同意的,可以向仲裁委或者人民法院请求予以适当调整。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
2022-06-02 15,340 -
合同约定违约金过高怎么解决
合同约定违约金过高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予以适当减少。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
2022-06-05 15,340 -
二手房违约金多高怎么解决
违约金过高应按下列方式进行处理: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提出申请,要求根据违约情况予以适当减少约定的违约金。法律规定违约金的具体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低于或者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
2022-06-23 15,340 -
约定违约金过高如何解决?
根据解释二的规定,当事人主张约定的违约金过高请求予以适当减少的,人民法院应当以实际损失为基础,兼顾合同的履行情况、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以及预期利益等综合因素,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予以衡量,并作出裁决
2022-09-04 15,340
-
01:15
违约金太高怎么办双方约定的违约金太高的话,可以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 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如果双方约定的违约金,少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让人民法院,或者是仲裁机构增加违约金;约定的违约金,远远超过造成的损失的,那么当事人则有权让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进行
1,508 2022.04.17 -
00:53
卖房违约怎么解决卖房的一方违约,买房的一方可以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房屋买卖合同的一方违反合同约定,未履行义务的话,非违约方可以要求其继续履行。违约方在一定期限内仍不履行义务,非违约方可以向法院请求强制履行。但是,就算
1,940 2022.04.15 -
01:01
离婚协议违约怎么解决在登记离婚之后,对方不履行离婚协议书所附的义务和内容,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强制执行其中可以强制执行的内容。能够强制执行的内容,就包括了共同财产的分割问题,以及给付子女抚养费的问题。这主要是根据我国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的规定,双方登记
1,01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