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中被执行人不按判决履行义务的,人民法院应该如何处理案件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在民事诉讼中,被执行人不按判决履行义务的,人民法院除依法查封当事人的住房外,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人民法院查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的财产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人民法院决定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财产,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单位必须办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二条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人民法院查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的财产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人民法院决定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财产,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单位必须办理。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民事判决以后对方如果不执行的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有关各方必须执行具有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或书面命令。如果一方拒绝履行,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或者法官可以将案件移交给执行人员执行。申请期限为两年。中止和中止执行申请的时效应受法律关于中止和中止诉讼时效的规定的约束。
被执行人呢不履行判决书义务法院可以在申请人的申请下进行强制执行。法律规定,对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行为,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执行或者委托有关单位或者其他人完成,费用由被执行人承担。
-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上诉案件应该如何处理
1、根据民诉法第一百六十八条的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 2、根据民诉法第一百六十九条的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对没有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者理
2020.12.06 206 -
二审当事人应该如何履行诉讼义务
二审当事人承担的诉讼义务包括:依法行使诉讼权利;遵守诉讼程序;如实陈述;如实举证;按时出庭和参加诉讼活动;依法履行生效的判决书、裁定书。二审只有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进行。
2020.03.28 121
-
民事诉讼中,被执行人拒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应当如何处理
根据法律规定,在民事诉讼中,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强制执行,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有执行条件但拒不执行或者其他方法阻碍司法工作人员执行职务
2022-03-14 15,340 -
民事诉讼判决后,被执行人不履行判决义务的,债权人该怎么维护权益
对于民事诉讼判决之后,判决义务人经强制执行仍不履行判决义务的,债权人发现被执行人有其他财产的,可以随时请求人民法院执行。另外,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对其采取或者通知有关单位协
2022-03-04 15,340 -
民事诉讼二审法院判决后判决不准执行的, 申请执行人应当如何处理?
申请二审法院执行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六条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超过六个月未执行的,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上一级人民法院经审查,可以责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内执行,也可以决定由
2022-02-13 15,340 -
民事诉讼中,败诉一方躲避履行义务,导致不能执行的,应如何处理?
民事诉讼中,败诉一方通过逃避等方式躲避履行义务,导致不能执行的第一:胜诉一方可以通过法院执行庭申请强制执行,执行费用应当由被执行人承担(申请人先行垫付),包括财产赔偿、公告赔礼道歉等第二:被告拒不履行
2022-02-09 15,340
-
00:53
民事判决书执行期限
民事判决书的执行期限是:六个月。人民法院作出了一审判决之后,当事人上诉的期限是十五日。如果是超过十五日不进行起诉的,判决书就会开始生效,而一审判决书执行的期限按规定书写明的期限进行执行。如果是法院做出的是二审判决,那么判决书自送达的时候进行
2,936 2022.05.11 -
01:15
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由哪审理
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由法院内部的各个庭室中的法官审理。在我国,人民法院分为四级,分别为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 。此外还有专门法院即军事法院,海事法院,铁路运输法院。在这其中,一般的第一审民事案件,都由基层人民法院
1,506 2022.05.11 -
00:55
对法院判决不服应该如何信访
对法院判决不服的信访方式如下:可以通过网络信访信息系统进行信访、发电子邮箱或打投诉电话给相关部门,也可以在公布的接待日和接待地点,向有关行政机关负责人当面反映信访事项。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 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向社会
13,233 2022.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