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短信能做为的证据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手机短信、录音、摄像等可以作为诉讼证据,单独使用证明力不大,仍有一些限制。一、手机短信、录音、摄像等要尽量保留原始载体:《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第22条规定:“调查人员调查收集计算机数据或者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的,应当要求被调查人提供有关资料的原始载体。提供原始载体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供复制件。二、手机短信、录音、摄像等不得侵犯他人隐私:《若干规定》第68条关于非法证据的排除范围,限于“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前者包括以拘禁、胁迫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取得的证据,后者包括一切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由于婚姻案件所具有的特殊性,对这样的获取证据的方式就不能以非法证据对待,只要不是以拘禁、胁迫等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取得的证据或者违反程序法、实体法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就应当认定该证据具有证据能力。三、手机短信、录音、摄像等证据尽量不要单独使用:录音、摄像等视听资料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只有在有其他证据以佐证而补强的情况下,才能作为案件的定案证据。我国民诉法和司法解释都有规定,如民诉法第69条规定,“人民法院对视听资料,应当辩别真伪,并结合本案的其他证据,审查确定能否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而《若干规定》第69条则进一步明确规定,“存有疑点的视听资料”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手机短信如果查证属实,在离婚中是可以作为证据的。我国法律对证据的规定有:证据类型包含当事人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和勘验笔录等材料。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手机短信内容一般能做为外遇的证据,但外遇并不一定能判决离婚。因为我国判决离婚的主要依据为“感情是否破裂”。证据应当满足真实性、合法性以及与待证事实的关联性等条件,才能予以采纳。
-
手机短信可以做为证据吗?
手机短信是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的,但是须符合证据三性的要求,其关键点在于必须确定该电子数据本身的真实性并核实数据收发主体的真实身份以满足案件关联性要求。
2020.04.22 366 -
手机短信可以做为法庭的证据吗
只要是通过合法途径收集的,且没有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也没有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那么短信及电话录音是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的。他们分别属于电子数据证据和视听资料证据。
2020.02.10 175
-
手机短信能做为证据吗
最高法院对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中,明确了手机短信可以作为证据。民事诉讼法认可了电子证据,在案件的实际操作审理中,经常也收到当事人提交的短信、微信聊天截图等作为证据。但是这类证据容易被修改,必须具备一定的条
2022-07-19 15,340 -
手机短信能做为通奸证据吗?
随着手机短信的普遍化,通过手机短信揭发枕边人有外遇的离婚案件也越来越多。 配偶从手机短信中发现枕边人有外遇,是可以以此提出离婚申请,不过要作为通奸证据,就比较困难。在法律上,所谓通奸是指一名已婚人士与
2021-02-26 15,340 -
离婚手机短信能做为证据吗
评定手机短信能否作为证据来使用,首先要考量手机短信是否具备证据效力,即手机短信亦应具备证据的三大性能: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在法无明文规定的前提下,如何判断手机短信的证明效力,就要靠主审法官利用自由
2022-05-14 15,340 -
手机短信能做为离婚证据吗?
离婚案件中短信作为当事人证据的情况相当普遍。比如,证明当事人另一方有外遇,或证明财产权属关系等。对于短信的效力认定,2005年4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中的规定,电子签名是指数据电文
2021-05-27 15,340
-
01:49
手机短信算离婚证据吗
手机短信能否直接作为证据,一般需要考量收集短信是不是具有证据效力,就是说手机短信应该具备证据的可能:关联性、客观性以及合法性。 1、证据客观性是指证据作为案件事实的客观遗产而存在的客观存在,不受人的主观意志的转移。证据的客观性要求短信必须真
986 2022.04.17 -
01:18
手机短信算出轨证据吗
手机短信可以算作出轨证据。手机短信是民事诉讼法中的电子数据证据,当事人只需要注意采集方式的合法性,甚至是选择公证的方式,提高手机短信的证明力。作为法定的证据类型一种,手机短信也具有一定的证明效力。但是由于电子数据难以保存,也容易篡改,要让法
1,748 2022.04.17 -
00:58
手机录音怎样在法院作为证据
手机的通话录音在法庭上能当证据。但调查人员调查收集录音资料时,应当要求被调查人提供有关资料的原始载体。提供原始载体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供复制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证据包括:1、当事人的陈述;2、书证;3、物证;4、视听资
3,622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