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财产破损是否能得到赔偿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婚前财产受到一方损毁的,可以得到补偿。婚前财产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如果受到对方故意或重大过失损毁的,可以请求其承担因侵权行为导致的损害赔偿责任。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千一百八十四条规定,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计算。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千一百八十四条 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计算。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婚前财产被损毁不一定能获得赔偿,如果是因为自然原因导致婚前财产被损毁的,所有权人不能要求赔偿,如果婚前财产是因为其他人或者配偶故意或者过失的行为导致损毁的,则可以要求赔偿。因为这属于一种侵权行为,侵犯了一方的财产权,侵权人应当给予赔偿。
财产所有权侵害赔偿原则上是应当赔偿间接损失的, 但是也有人用《民法总则》中第117条第3款的“其他重大损失”的说辞来将间接损失的赔偿理解为“重大的间接损失”才可以赔偿,这样的理解是不正确的。 财产所有权侵害的赔偿原则是全部赔偿,包括直接损失的赔偿,也包括符合法律规定的间接损失的赔偿。 而且,如果不赔偿间接损失,也难以填平财产所有权被侵害对受害人造成的财产利益的损失,有违公平原则。
-
婚前财产损坏能不能要求赔偿
婚前财产被损毁不一定能要求赔偿。如果当事人的婚前财产是因他人或者配偶侵权行为而受到了损坏,那么法律有规定,侵权人应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方式计算其财产损失,然后依法对当事人承担侵权赔偿责任。如果财产是因为自然灾害、不可抗力受到损坏
2021.02.09 132 -
因婚姻关系取得损害赔偿请求能否得到赔偿
法律规定,因婚姻关系产生的损害赔偿请求的时间:损害赔偿应在什么时候提出要依据无过错方属于原告还是被告而定。如果是原告,必须在离婚诉讼的同时提出;如果作为被告,应当在离婚后一年内就此单独提起诉讼。
2021.03.14 109 -
破产职工能否得到补偿金
破产职工能得到补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2020.04.14 176
-
婚前财产损毁能否得到赔偿?
婚前财产受到一方损毁的,可以得到补偿。婚前财产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如果受到对方故意或重大过失损毁的,可以请求其承担因侵权行为导致的损害赔偿责任。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
2022-05-12 15,340 -
婚前财产受到损毁是否能得到补偿?
婚前财产受到损毁的,如果是自然损毁,是没有补偿的,如果是故意损毁,则可以得到补偿。
2023-02-25 15,340 -
婚前财产被损毁是否能获得赔偿
1、婚前财产被损毁不一定能获得赔偿,如果是因为自然原因导致婚前财产被损毁的,所有权人不能要求赔偿,如果婚前财产是因为其他人或者配偶故意或者过失的行为导致损毁的,则可以要求赔偿。因为这属于一种侵权行为,
2022-06-26 15,340 -
婚前财产被损毁能得到赔偿吗
1、婚前财产被损毁不一定能获得赔偿,如果是因为自然原因导致婚前财产被损毁的,所有权人不能要求赔偿,如果婚前财产是因为其他人或者配偶故意或者过失的行为导致损毁的,则可以要求赔偿。因为这属于一种侵权行为,
2022-11-10 15,340
-
01:00
二婚怎么样才能得到男的婚前财产
二婚想要获得男的婚前财产,只能通过赠与或者继承的方式,来取得这项财产。首先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我国民法典第1063条的规定,男方在第二次登记结婚之前就已经获得的财产,属于男方个人所有的财产。二婚的情况下,并无权分割男方这一项财产。因此,除非男
1,001 2022.04.17 -
01:26
怎样离婚才能得到财产
怎样离婚才能得到财产,需要结合双方选择的离婚方式来作出判断: 如果双方是登记离婚的话,当事人就需要在财产分割协议中,明确自己能够获得一部分的夫妻共同财产。换句话说,在登记离婚的过程中,双方需要对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问题作出相应的安排。在这种情
862 2022.04.17 -
01:13
离婚损害赔偿能否约定
离婚损害赔偿是可以约定的。一般情况下,只要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不违反公序良俗的约定是可以被法律认可的。如果出现了法律不支持的离婚损害赔偿约定,法院会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判定。如根据当事人是否存在过错,存在何种过错,过
1,11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