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三轮车可以办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旦发生交通事故,会参照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处理办法来认定电动三轮车车主的责任和赔偿,也不允许这种车辆在市区内通行。因为超标无法上牌的电动三轮车按机动车认定,驾驶员也应当持有机动车相关驾照。同时;助力车在机动离合器脱开状态下,应能由人力脚踏驱动;30mi脚踏行驶距离应不小于7km驾照就是依照法律机动车辆驾驶人员所需申领的证照。因为到目前为止,以电能为动力的电动车在现行的法规中,仍然是纳为非机动车辆管理;助力车的最高车速应不大于20km/h。国家目前对电动三轮车没有指定标准,所以上牌只能按两轮电动车来执行。但如果电动三轮车明显超标,所以驾车人是不需要办理驾照的。电动车属于非机动车,处罚也按机动车处罚,目前交规中没有明确需要办理驾驶证,电动三轮车上牌可以根据当地的相关规定办理,所以上不到牌照,要求上牌的才上牌,不要求上牌的可以不上牌。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车不需要驾驶证,超出标准则需要驾驶证。以下标准可以供参考:助力车的汽缸工助力车的汽缸工作容积应不大于30ml;助力车的整车净重应不大于40kg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并未明确规定电动三轮车能否载人,但部分省市规定了电动三轮车不能载人。电动三轮车能否上路和载人,要看当地具体规定,各地法规不一,以当地为准。依照相关法律的规定,依法应当登记的非机动车,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后,方可上道路行驶。依法应当登记的非机动车的种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规定。
-
电动三轮车可以推着走吗
电动三轮车可以推着走。电动车即电力驱动车,又名电驱车。电动车分为交流电动车和直流电动车。通常说的电动车是以电池作为能量来源,通过控制器、电机等部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运动,以控制电流大小改变速度的车辆。电动自行车曾以其价廉、便捷、环保的功能
2021.12.12 1,852 -
三轮电动车和三轮电动车相撞处理
如果是一方逆行导致相撞的话,那就是对方的责任。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交通事故责任通常分为五级: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和无责任。具体根据交警出
2020.07.25 331 -
老人三轮电动车可以上牌吗
小型电动三轮车是否需要上牌至今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但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在重量、最高时速、刹车性能、载重量等方面有明确的区分标准,若超出标准,就应当列入机动车范畴,需要有机动车驾驶证。
2020.06.11 690
-
电动三轮车属于机动车吗电动三轮车实用性
电动三轮车属于汽车的范畴。1、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明确回答这个问题,电动三轮车由汽车处理。2、电动三轮车的性质是汽车,但不是道路交通安全法所说的在道路上行驶的合法汽车,而是禁止在道路上行驶的非法组装和组装
2021-10-02 15,340 -
电动三轮车和两轮电动车相撞,三轮车逆行,是全责吗
逆行责任肯定较大,但最终有交警部门根据现场情况判定
2022-10-27 15,340 -
电动三轮电池车是机动车吗?
电动三轮车在质量与速度上符合机动车的标准,但是否按照机动车处理,各地标准不统一,国家也没有明确的意见。目前情况,在濮阳本地司法实践中按非机动车处理,同时驾驶电动三轮车也没有要求有驾驶证。
2022-10-22 15,340 -
电动三轮车与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可以要求电动三轮车辆吗
三轮车一直以来是我们使用的一种小型运输工具,在电动自行车出现以后,电动三轮车也应运而生,继续扮演着小型运输工具的角色,作为上路行驶的交通工具,在对其管理不够规范的情况下,必然会发生交通事故,当事故发生
2022-02-15 15,340
-
00:50
电动三轮车逆行罚款多少
电动三轮车逆行,会被会被公安机关交管部门罚款20元。三轮属于非机动车,逆行是严重违反交通安全法的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行人、乘车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会被公安机关交管部
3,248 2022.04.17 -
01:01
电动三轮车逆行和机动车相撞责任划分
电动三轮车逆行和机动车相撞责任划分如下: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各方均无导致道
7,260 2022.05.11 -
00:51
电动三轮车与轿车相撞的责任怎么划分
电动三轮车与轿车相撞的责任划分的方式如下: 1、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 2、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
14,125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