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农民工工资不给该怎么维权呢?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般情况下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是不会被判刑的。这属于劳动纠纷,最多也就是承担相应的行政处罚和赔偿责任。但要是有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行为,那么就会触犯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此时就需要根据犯罪情节进行定罪量刑。对于单位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第41条规定,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农民工工资的索要途径:首先可以与承包商协商解决,或请求相关单位调解; 再者,用人单位拖欠农民工的工资时,农民工可以依法向劳动监察大队举报和投诉,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拖欠的工资并承担赔偿责任。 或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不服的,农民工还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
拖欠农民工工资,农民工的维权:农民工作为受害人,可以打电话投诉到当地劳动执法监察大队,劳动执法监察大队会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依法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并责令其支付拖欠的工资。农民工还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或申请支付令、财产保全,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债权人请求债务人给付金钱、有价证券,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一)债权人与债务人没有其他债务纠纷的; (二)支付令能够送达债务人的。申请书应当写明请求给付金钱或者有价证券的数量和所根据的事实、证据。
-
不给农民工工资民工要怎么维权
不给农民工工资的,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投诉后监察部门会责令单位限期支付劳动者工资;或者也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如果对于仲裁结果不服的,还可以提起诉讼。
2020.02.10 90 -
欠农民工工资怎么维权
欠农民工工资的维权方式是: 1.首先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或请求相关单位调解; 2.协商不成的,农民工可以依法向劳动监察大队举报和投诉,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拖欠的工资并承担赔偿责任; 3.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4.对仲裁不服的,农民
2020.08.28 132
-
农民工工资拖欠该怎么维权
农民工工资拖欠如何维权:一、要冷静理智。《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定,劳动者享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提请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农民工的工钱被拖欠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
2022-08-22 15,340 -
不给农民工工资民工要怎么维权
不给农民工工资的,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投诉后监察部门会责令单位限期支付劳动者工资;或者也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如果对于仲裁结果不服的,还可以提起诉讼。
2022-05-22 15,340 -
农民工工资拖欠该怎样维权
农民工工资拖欠怎么维权:一、要冷静理智。《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定,劳动者享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提请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农民工的工钱被拖欠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
2022-08-24 15,340 -
农民工工资拖欠应该怎么维权?
农民工工资拖欠如何维权:一、要冷静理智。《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定,劳动者享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提请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农民工的工钱被拖欠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
2022-08-18 15,340
-
01:07
拖欠农民工工资不给怎么办
老板欠工资,农名工可以收集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例如工资卡、工资存折、工资单或记录,单位盖章的职工名册。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用人单位发给劳动者的“工作证”、“服务卡”等能证明其身份的证明文件。用人单位
800 2022.06.06 -
00:56
农民工工资不给怎么办
农民工工资不给,农民工追索工资的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通过劳动仲裁启动维权程序追索劳动报酬; 第二种,以工资欠条为主要证据,直接通过启动民事诉讼程序的方式追索劳动报酬。前者属于普通劳动争议的一部分,后者既属于劳动争议又属于普通民事纠纷。用人
1,328 2022.04.17 -
01:00
拖欠农民工工资应该怎么办
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解决办法:拖欠农民工工资协商不成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者可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1,08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