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和经济法的关系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财务管理和经济法都是经济学课程。财务管理(FicilMgemet)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简单的说,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经济法是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关系进行整体、系统、全面、综合调整的一个法律部门。在现阶段,它主要调整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以各类组织为基本主体所参加的经济管理关系和一定范围的经营协调关系。要从以下三点把握这个概念:(一)经济法是经济法律规范的总称(二)经济法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三)经济法调整的是一定范围的经济关系。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经济法体系与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关系是:经济法的体系构成主要取决于其调整对象。经济法体系首先可分为宏观调控法和市场规制法两大部分,从而形成一个基本的二元结构。然后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法进一步细分,从而形成经济法体系的各个部门法。
经济法的体系构成主要取决于其调整对象。对应于经济法调整的两类社会关系,经济法体系首先可分为宏观调控法和市场规制法两大部分,从而形成一个基本的二元结构。其次,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法进一步细分,从而形成经济法体系的各个部门法。宏观调控法包括财税调控、金融调控和计划调控法;市场规制法包括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和消费者保护法。经济法体系可以大略概括为财金计划调控法,两反一保规制法。
-
经济补偿和赔偿的关系
赔偿金则是指用人单位或者员工因违反法律规定或者违反合同约定,造成对方经济损失而向对方支付的赔偿,赔偿金具有惩罚性,是一种惩罚性赔偿。用人单位“违法”是劳动者请求赔偿金的前提,劳动者如果发现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有权请求其支付赔偿金
2020.12.18 180 -
经济法与民法的关系
两者联系在于:经济法调整社会性经济关系,民法调整个体性经济关系,即平等主体之间的则产关系。其次表现为两者都具有相同的法律渊源。两者区别在于: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经济法调整社会性经济关系。民法是真正的私法,调整平等主体之
2022.04.12 1,449 -
经济法与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关系
经济法体系与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关系为经济法的体系构成主要取决于其调整对象。经济法体系首先可分为宏观调控法和市场规制法两大部分,从而形成一个基本的二元结构。
2020.05.30 271
-
经济法律关系和民事法律关系的区别
经济法一般意义上属于公法,民法一般意义上属于司法。四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公法更多地市监管机构、政府为调整经济而制定的法律法规,带有监管、调控性质,国家、监管机构是经济法的一大主
2022-10-08 15,340 -
这和经济处罚的关系
难道百度没有吗》能自己解决的就自己解决,哪有那么多时间帮你解决
2022-10-23 15,340 -
经济法律关系所指的权利和义务指的是哪些
经济法律关系当中,主体享有权利义务所指对象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经济法律关系客体,是指经济法主体相互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一般而言,经济法律关系客体包括物、经济行为和非物质财富三种基本形式。经济法
2022-10-17 15,340 -
劳动关系管理(六)——离职管理的法律风险和经济补偿金计算
在员工离职时,其实员工主动离职的,都比较好说,但是遇到了刺儿头搞事情的员工,HR就要心累了,在处理过程中也要极为注意。对于被动离职的员工,遇到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概率也比较大,作为HR,对于经济补偿金的计
2022-06-24 15,340
-
00:56
经济法律关系三要素经济法律关系三要素如下:1、主体,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是经济法律关系产生的先决条件,是客体的占有者、使用者和行为的实践者;2、客体,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法律关系主体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3、内容,经济法律关系内容是经济法律关系的实质和核心,是联
9,730 2022.05.11 -
01:02
经济法与刑法的区别与联系经济法与刑法属于不同的部门法。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在刑法中,条文规定人们应当做什么、禁止做什么。刑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刑罚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狭义的刑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经济法是调
3,242 2022.05.11 -
01:01
民法调整是的财产和人身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可知,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可知,如果当事人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受到侵犯的,其可以通过和解、调解、诉讼等方式予以解决。起诉需要向法院提
3,44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