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转贷罪多少可以立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高利转贷案(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高利转贷,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二)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两年内因高利转贷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高利转贷的。 量刑标准: 1、自然人犯本条所定之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2、单位犯本条所定之罪,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 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高利转贷罪是以转贷的违法所得数额作为基本的立案标准的: 1、个人高利转贷,违法所得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 2、单位高利转贷,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3、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因高利转贷,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高利转贷的。 单位犯高利转贷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个人高利转贷,违法所得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 2、单位高利转贷,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3、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因高利转贷,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高利转贷的。
-
高利转贷罪立案标准是多少
高利转贷罪的“数额较大”,是指个人违法所得在五万元以上,单位违法所得在二十万元以上的;“数额巨大”,是指个人违法所得在二十万元以上,单位违法所得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2020.10.04 161 -
大家高利转贷罪立案多少钱
高利转贷罪是以转贷的违法所得数额作为基本的立案标准的。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二十六条的规定,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
2020.06.22 125 -
现在高利贷多少钱可以立案
我国法律并没有规定放高利贷多少钱可以立案。只规定了民间个人借贷利率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但双方协商的利率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不含浮动)的4倍。超过上述标准的,应界定为高利借贷行为。高利贷本身是违法行为,但是
2020.07.19 583
-
高利转贷罪多少年可以立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七十五条【高利转贷罪;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违法所得一倍
2022-11-04 15,340 -
高利转贷罪立案标准是多少
高利贷案(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以转贷牟利为目的,从金融机构获取信贷资金,以高利贷转贷他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案追诉:(一)高利贷转贷,违法所得金额在十万元以上的;(二)虽未达到上述金额标准,但
2021-11-09 15,340 -
高利转贷罪的立案标准是多少?
高利转贷罪“标准”有两种,一种是公安机关立案处理的标准,另一种是处罚的标准。关于高利转贷行为的立案标准。
2022-07-09 15,340 -
高利转贷立案后多久可以上诉
高利转贷罪追诉期限需要根据各种犯罪法定刑的轻重有不同的追诉时效期限。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的不再追诉时效;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2022-06-07 15,340
-
00:56
高利放贷罪立案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高利转贷罪指的是: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行为。违法所得在十万元以上的,符合高利转贷罪的定案标准。如果行为人非法高利转贷,违法所得未达到十万元的,但两年内因高利
25,576 2022.04.17 -
01:21
高利转贷罪的认定
如果犯罪嫌疑人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再高利转贷给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就构成了高利转贷罪。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以知道,高利转贷罪的认定标准主要包括下面四点: 第一,在客体上,本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国家对信贷资金的发
3,317 2022.04.15 -
01:20
不当得利多少金额可以立案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依据,有损于他人而取得的利益。利益所有人有权要求不当得利人返还不应得的利益,不当得利人有义务返还。利益所有人与不当得利人之间产生的是一种债的关系。法律上没有对不当得利的立案金额作出明确规定,只要出现不当利益,无论金额大小
3,139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