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纳担保书担保期间约定不明该如何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保证期间:保证期间就是指保证合同当事人的约定或依法律推定在主债务履行期届满后,保证人能够容许主张权利的最长期限。在保证期间中,债权人应当向提起诉讼或(在一般保证中)或向保(在连带保证中)主张权利。逾此期限,债权人未提起上述主张的,保证人则不承担保证责任。可见,保证期间经过构成债权人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担保权利消灭的法律后果。二、约定不明可使用法定保证期间:(一)在我国,除约定保证期间外,法律还认可法定保证期间的存在。根据《》及《担保法解释》的规定,法定保证期间系对约定保证期间的补充,主要适用于以下三种情形: 1.当事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的情形,适用6个月的法定保证期间; 2.是约定保证期间无效的情形,同样适用6个月的法定保证期间,是指保证期间的约定早于或等于主债务的履行期间的情形; 3.是保证期间约定不明的情形,适用2年的保证期间。(二)根据《担保法解释》第32条第二款的规定,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为止等类似内容的,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2年。保证中有一种称为“不定期保证”的保证形式,保证人在债务本息未受清偿之前一直承担保证责任,保证期间为“不定期”。《担保法解释》第32条的规定将这种情况视为“约定不明”,也就是不承认“不定期保证”,强制将“不定期”变为“定期”2年,这可以视为最高人民法院在一定时期所采取的司法政策。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出纳担保书担保期间约定不明的,担保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担保期限过期的,担保人不需要再对债权承担法律责任。连带责任保证的债权人应当在在保证期间届满前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一旦保证期间届满,其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出纳担保书担保期间约定不明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
出纳担保书约定不明有效吗
如果出纳担保书担保期间约定不明,则担保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担保期限过期的,担保人不需要再对债权承担法律责任。连带责任保证的债权人应当在在保证期间届满前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一旦保证期间届满,其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2021.03.26 88 -
担保期间约定不明怎么办
担保期间约定不明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保证期间是确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不发生中止、中断和延长。保证期间届满的,无论是一般保证还是连带保证,保证人都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2021.03.18 92
-
出纳担保书担保期间约定不明应该如何办
一、保证期间:保证期间就是指保证合同当事人的约定或依法律推定在主债务履行期届满后,保证人能够容许主张权利的最长期限。在保证期间中,债权人应当向提起诉讼或(在一般保证中)或向保(在连带保证中)主张权利。
2022-08-28 15,340 -
出纳担保书担保期间约定不明如何办
一、保证期间:保证期间就是指保证合同当事人的约定或依法律推定在主债务履行期届满后,保证人能够容许主张权利的最长期限。在保证期间中,债权人应当向提起诉讼或(在一般保证中)或向保(在连带保证中)主张权利。
2022-08-28 15,340 -
出纳担保书担保期间约定不明该怎样办
一、保证期间:保证期间就是指保证合同当事人的约定或依法律推定在主债务履行期届满后,保证人能够容许主张权利的最长期限。在保证期间中,债权人应当向提起诉讼或(在一般保证中)或向保(在连带保证中)主张权利。
2022-09-01 15,340 -
出纳担保书担保期间约定不明怎么办
一、保证期间:保证期间就是指保证合同当事人的约定或依法律推定在主债务履行期届满后,保证人能够容许主张权利的最长期限。在保证期间中,债权人应当向提起诉讼或(在一般保证中)或向保(在连带保证中)主张权利。
2022-09-01 15,340
-
01:09
担保人如何取消担保
想要取消担保的,则要看担保人和借钱方还有贷款机构,他们在签订贷款合同时作出的规定。一般的,在合同规定的担保期间,担保人和借钱方都是存在连带关系的,如果是贷款合同上担保规定的担保时间到期,则担保关系在到期后就解除了。 通常,在借款人还完贷款后
6,385 2022.04.17 -
00:55
担保合同中违约责任如何承担
担保合同发生于民间借贷关系中,担保合同中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在于保证合同是如何约定的,保证的方式包括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具体需要承担的违约责任如下: 1、如果是签订的是一般保证合同,仅在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2、如
714 2022.04.25 -
01:08
债务承担约定不明确怎么办
债务承担约定不明确的情况,通常发生在连带债务人之间,如果各连带债务人之间的份额实在难以确定的,视为各连带债务人需要偿还的债务份额相同。法律作出这种规定,是为了保障债权人的利益,以免债务人用债务承担约定不明来推脱承担责任。在保障了债权人利益的
1,090 2022.04.17